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天坛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天坛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天坛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福五谷丰登的场所,天坛分为内坛,外坛,有坛墙两重,天坛南方北园,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和祈谷两坛,中间有墙相隔,这是天坛建筑的分布,一般讲,太坛的结构,都是讲祈年殿!祈年殿是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为攒山建筑,三重沿,大气恢宏,青色琉璃瓦,还有很多建筑,不例数了,留下的自己去看吧!
六百年前,建成天坛。天坛坛域近方形,南侧两角为直角,北侧呈圆弧状,体现中国古代对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天坛坛域由两重坛墙保护,外坛墙南北相距1650来,东西相距1725米。内坛墙南北相距1234米,东西相距1046米。中心称内坛,两坛墙之间的地段称“外坛",主要入口设在外坛西侧。
圆丘的尺度和构件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天坛祈年殿以圆型、以蓝色像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寓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以及象征天上的星座等。天坛建筑现仅存一例。
天坛的构造解说?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北京外城尚未修筑,天坛位于城南郊,称天地坛,是仿南京天地合祭的制度。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立四郊分祀的制度,在北郊另建地坛,天地坛随之改名天坛。五百多年来,天坛在始建的基础上陆续有所添建。中国皇帝称为“天子”,自汉以来“天子”即有岁首赴南郊祭天的礼仪,天坛就是专为“天子”祭天与祈丰收而设的场所,所以只能在皇帝的都城设立,祭祀的礼仪也是最隆重的。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祭祀建筑群,有两重墙垣环围,外垣南北长1600米,东西宽1700米,内垣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1100米,将天坛分为内坛与外坛两部分,均以西门为主要入口。天坛的主要建筑建在内坛。
天坛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天坛主要建筑有:
1、祈年殿
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
2、圜丘坛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
3、祈谷坛
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附属建筑有内外壝墙、具服台、丹陛桥。
4、神乐署
是天坛建筑之一,位于天坛西外坛,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的礼乐学府。神乐署始见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神乐观,观中殿宇众多,环境优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坛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天坛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