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颐和园有几组建筑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颐和园有几组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颐和园四大景点?
宫廷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处理政务、接见外宾的地方;
生活区:包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及后妃的寝宫;
昆明湖景区:以昆明湖为主体的湖光山色、三大岛屿、堤坝廊桥等景观。
一,万寿山前景区: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万寿山原名金山、瓮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了一组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建筑群。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宝云阁。登临山顶,可俯看昆明湖景色。
二,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三,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四,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颐和园里有什么?
北京颐和园景点有:宜芸馆、文昌阁、昆明湖、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写秋轩、景福阁、宝云阁、苏州街等。
宜芸馆:宜芸馆始建于乾隆年间,1860年被烧毁,光绪年间重建。《续博物志》:“芸香辟纸鱼蠹,故藏书台称芸台。”芸是一种香草,可以防书中蛀虫,宜芸馆原是藏书之处,所以有这名称。
文昌阁:文昌阁是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
昆明湖:昆明湖,历史上有过多种称谓。有“七里泺”、“瓮山泊”、“大泊湖”、“西湖”、“西海”、“金海”等。“瓮山泊”的名字由来于昆明湖位于瓮山(即万寿山)脚下。
排云殿: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始于昆明湖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智慧海,南北贯穿于一条中轴线,层层上升,气势宏伟。现为颐和园***宫廷历史原状陈列区。
佛香阁:登上佛香阁时,周围数十里的景色都可尽收眼底。佛香阁建于万寿山前山的巨大石造台基上,这座台基,包山而筑。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上。仰视有高出云表之概 。
智慧海: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写秋轩:写秋轩位于海淀区颐和园万寿山东侧半坡上。正殿3楹,建于高台,两侧以爬山廊连接两配亭,东亭名观生意,西亭名绿畦,皆四角重檐攒尖顶,殿前有古松两株,色若滴翠,形奢华盖,轩隐于山间,幽雅清静,游人罕至。
景福阁:景福阁延续了景福宫的文化内涵,继承了景福宫前厅后殿的空间格局和三卷歇山的屋顶形象 ,只是在平面形式上略作变化,其将前后两卷由面阔五间周围廊压缩为面阔三间周围廊,使方形平面变成“十”字形,这一改使得景福阁的造型较景福宫更为活泼,更适合颐和园的园林氛围。
宝云阁:在这稀世铜阁的内壁上,镌刻着督造官员以及制作工匠的名字(40名)等文字,详见宝云阁内部文字。这个铜阁是***用失蜡法熔模铸造的。这种铸造法是我国古代三大铸造技术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颐和园有几组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颐和园有几组建筑结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