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哥特式建筑风格形成背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哥特式建筑风格形成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哥特风格产生背景及特点?
一、哥特式建筑风格起源
哥特式建筑,又叫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哥特式建筑风格特点
1、哥特式建筑风格外形特点:门窗向上突出,高耸云天的细长尖塔、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这是哥特式建筑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其描绘的具体手法有:尖形拱门、尖塔高耸、、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大窗户及花窗玻璃等。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形成?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以十五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通过一个纯洁无辜的波希米亚女郎惨遭迫害的故事,揭露了教士的阴险卑鄙,宗教法庭的野蛮残忍,贵族的******和国王的专横残暴。作品鲜明地体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赞颂。
在法国,被资产阶级革命***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国外封建势力的支持下,于1815年复辟。直到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结束了波旁复辟王朝的封建统治。
在复辟王朝统治下,法国宫廷和教会狼狈为奸,欺压人民。当时的巴黎,宗教势力邪恶黑暗,封建等级制度十分残酷,封建主义压抑下的人性扭曲堕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下层人民,处于令人深切同情的境地。饱受压迫的人民群众奋起反抗,与两股势力展开英勇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雨果感受到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忍,创作出《巴黎圣母院》,借15世纪的巴黎社会反映现实生活。
《巴黎圣母院》标题所指正是故事的发生地——巴黎圣母院。1829年维克多·雨果着手创作《巴黎圣母院》,也是为了让当时的人们了解这座哥特式建筑的价值。
哥特式建筑源于哪个国家?
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它在12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欧洲迅速发展。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的尖顶、尖拱形窗户和精细的雕刻而闻名。它是中世纪欧洲建筑风格的一部分,代表了当时的宗教和政治力量。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和巴塞罗那圣家堂等。这种建筑风格的影响远及其他国家,成为欧洲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欧洲中世纪后期哥特艺术发源地是?
哥特式艺术,又译作哥德式艺术,为一种源自欧洲法国的艺术风格,该风格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13世纪, 至14世纪末期,其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 成为国际哥特风格,直至15世纪,因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来临而迅速没落。不过,在北欧地区,这种风格仍延续一段相当长时间。该风格在18世纪重新被肯定,“哥特式复兴”(Gothic Revival)运动推崇中世纪的阴暗情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哥特式建筑风格形成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哥特式建筑风格形成背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