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感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感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漫步永定门城楼感想?
漫步永定门城楼是一次令人难忘的体验。站在城楼上,我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城楼上的石雕和建筑风格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设计。同时,城楼周围的环境也很宜人,有绿树成荫的公园和宽敞的广场,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漫步在城楼上,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历史相连接。这次体验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也让我对北京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修建长城的感想?
长城,是不同时期的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的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东、内蒙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同时,长城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7月7日,长城成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我国的“国山”泰山、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请介绍你知道的传统文化,通过介绍这种文化后,再说说你的感受?
【一,传统文学】
诗经,楚辞,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等。
感想:种类繁多,光辉灿烂,百花竞放。
【二,传统戏曲】
昆曲,京剧,越剧,川剧,粤剧,豫剧,黄梅戏等。
感想:保存较为完整,有角色行当的中国戏曲特色,经典剧目深入人心。
【三,传统学派】
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家,农家,杂家,医家,兵家,道家等。
感想:虽大多学派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其百家争鸣的盛景仍然镌刻在我们的文化基因中。
【四,传统史学】
巴洛克建筑的评价?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感,喜好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气氛。
怎样看待受建筑影响创作出来的服装?
建筑的世界是一个大迷宫,但是服装与建筑确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建筑设计与时装设计其实是相通的,设计作品是设计者内心世界的展示,他们通过建筑、服装这样不同的载体在传达独特的精神。而服装与建筑的完美联姻,将如历史所证明的那样,必将会把我们的世界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
比如,刚刚于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上发布的郭培F/W 2018/19 L’ARCHITECTURE 系列与人们共享了“服装是行走的建筑”这一感悟,这一系列当中,最直观的就是建筑图案的运用,是一些古城堡与教堂的剪影,然后是服装的剪裁、轮廓,加入了一些三角、圆弧、层层叠叠的瓦的提炼来达到一种直入主题的效果,包括还有对一些面料的研究,都是以建筑为什么出发点,来进行设计的;在西方的服饰中,可以得到更多的验证,在哥特服装中可以看到各种锐角三角形好似哥特建筑伸向高空的塔尖;巴洛克服装和建筑都在追求一种夸张堆砌和富丽磅礴;其实,不管研究教堂、宫廷、剧院、贵族府邸等历史建筑还是一般建筑,都会得到灵感;摩天大楼的反光玻璃暗示可以使用有闪光质感的现代织物;海滩旧木屋上剥落的油漆可以使你想到波浪式纹样;或者古罗马的拱廊圆柱可借用在复杂精细的袖子部分和胸衣花边上,看看T台上的高级女装,很大一部分都带有强烈的建筑风格,面料的褶皱和层叠的处理,锯齿***浪的色彩分布都是明显的建筑风貌。但不管是建筑还是服装的美,都是通过各种线条组合、形式节奏、色彩变化、空间搭配等手段来唤起人们的注意,引发联想,最终形成审美感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感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感悟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