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整体规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整体规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甘肃省抗震房修建标准?
农房抗震改造原则上以拆除重建为主,实施重建后房屋须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161-2008)、《甘肃省农村房屋抗震加固改造建设技术导则》等有关标准要求,参照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建设标准,房屋结构原则上为砖混或砖木结构,严格按照7(8)度设防,设置“上下圈梁、构造柱”,保证正常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达到抗震设防标准。
房屋抗震七级强度要求?
通常情况下住宅的抗震等级都在七级以上,设防烈度在6-9度之间,设防烈度度数越高要求越严。不同城市所建造的商品房,它的抗震等级也是不同的,主要是因为每个城市的地形和指数不同,而抗震等级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按照国家的标准,对于商品房规定了抗震的等级,主要有甲、乙、丙、丁4个等级。
建筑抗震等级
1、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
3、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抗震构造柱规范?
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构造柱最小截面可***用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180mm×190mm),纵向钢筋宜***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5 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本规范表7.1.2的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2)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构造柱规范是哪一本?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6.3.4-1第二条中规定框架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20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柱宽度不小于100mm。
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φ10,箍筋宜为φR5,竖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10d( d为钢筋直径)。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的缝隙,用硅酮胶或其它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当填充墙宽度大于2100mm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的单筋混凝土柱。第三条中规定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
非承重墙体宜优先***用轻质墙体材料;***用砌体墙时,应***取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圈梁、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
第13.3.4-4中规定墙长大于5m时,墙顶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整体规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整体规范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