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结构抗震中的场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建筑结构抗震中的场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划分建筑场地类别时,以什么为标准?
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一般划分为四类。
场地类别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参数,一般来说,在相同条件下,建造在1类场地上的建筑物其震害明显低于3、4类场地,也即场地类别越大,震害越严重。抗震设计时,其对场地特征周期取值有重要影响。
根据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等因素,按有关规定对建设场地所做的分类。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场地的类别分为四类,分别是Ⅰ、Ⅱ、Ⅲ、Ⅳ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具体的分类规定可以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6条规定。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年版4.1.6条: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同时4.1.6条具体规定了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双参数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等四个类别的定值范围(其中Ⅰ类可分为Ⅰo、Ⅰ1两个亚类)。这是与GBJ11-89规范的一个明显区别(GBJ11-89第3.1.5条规定:建设场地的类别,应根据建筑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建筑场地按抗震性能分为?
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可以分为一至八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等级,八级为最低等级。不同等级的建筑物需要满足不同的抗震性能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运行。
1. 三类:A类、B类和C类。
2. A类场地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通常是由坚硬的岩石或者深厚的黏土构成,能够有效地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B类场地的抗震性能较一般,通常是由较硬的土壤或者浅层的黏土构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C类场地的抗震性能较差,通常是由松散的土壤或者填土构成,容易发生地震液化现象,抗震能力较弱。
3. 建筑场地的抗震性能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场地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在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时,需要对场地的抗震性能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考虑。
***场地(简单场地)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场地(简单场地):
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3)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 4)地形地貌简单; 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 根据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等因素,按有关规定对建设场地所做的分类。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场地的类别分为四类,分别是Ⅰ、Ⅱ、Ⅲ、Ⅳ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具体的分法可以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6条规定。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8版GB 50021-2001、3.1.2 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场地等级,另外两级场地如下: 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 4) 地形地貌复杂; 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 4)地形地貌较复杂; 5)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结构抗震中的场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结构抗震中的场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