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历程概括,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历程概括100字

kodinid 4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历程概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历程概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两汉时期的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2. 古建筑七大派系(苏、徽、京、赣、闽、川、晋),都有什么特点?

两汉时期的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两汉时期出现了高层建筑。是这一时期建筑技术艺术发展成果的代表,通常认为主要有阙和楼阁两种类型。

正门两侧的阙

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历程概括,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历程概括100字-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汉时期高台建筑虽然流行,但由东汉起高台建筑逐渐减少,而多层楼阁大量增加。当时的楼阁建筑,每层都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直到宋、辽、金时期仍然是中国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方法。”画像上的高层建筑往往直接建造在平地上,既与建筑技术发展有关,也与非宫殿的建筑类型有关。

可作望楼的阙

从现有材料看,阙这种建筑类型至迟在东周已经出现。《诗经·郑风·子衿》曰:“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说的是青年在城阙上张望等候他(她)的恋人。除了城阙,由周至汉还有宫阙、墓阙、祠庙阙等,它们分别置于宫城、外城、陵墓和宗庙的入口处,标志这些建筑的重要性、礼制性。阙通常成对设置在入口两旁,中间留出道路,汉代刘熙《释名·释宫室》曰:“阙,阙(通缺)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正是阙形制的简要说明。

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历程概括,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历程概括100字-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山东微山县出土西汉二层楼阁画像石

除了阙这种建筑形式,画像材料中还有多层的楼阁建筑。与单层建筑相比,楼阁需要筑出二层、三层及以上的楼面,上下层梁枋与立柱之间的构架方式成为建造楼阁的技术关键。山东微山县微山岛沟南村出土的西汉宣帝至元帝时期(前73~前33年)画像石上的两座二层楼阁,山东费县垛庄镇潘家疃发现东汉画像中的三层楼阁,江苏铜山县汉王乡东沿村东汉永平四年(61年)的两层楼阁,江苏徐州睢宁县墓山一号墓前室发现的三层楼阁,都是两汉时期楼阁建筑的缩影。

山东费县垛庄镇潘家疃出土东汉三层楼阁画像石

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历程概括,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历程概括100字-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画像中的楼阁常以楼板上下叠柱的形式表达楼层之间的连接,说明使用叠柱是常见的构造形式。但楼阁的屋身有上层小于下层、上下层大小相同、上层大于下层三种结构,应是不同支撑结构的外在体现,而楼层之间的结构过渡表现并不充分。

借助出土的阁楼和仓楼陶建筑模型,我们了解到高层建筑中还使用平座结构(暗层)和斗栱的承托技术,有的平座或斗栱外饰以腰檐,设计精巧。从描绘出楼梯的楼阁图像看,楼梯位置有建在楼内和楼外两种情况,楼梯数量有一道和两道。

古建筑七大派系(苏、徽、京、赣、闽、川、晋),都有什么特点?

徽派建筑:青瓦白墙、砖雕门楼

徽派建筑风格以民居祠堂牌坊闻名遐迩,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

②苏派建筑:山环水绕、曲径通幽

它存在了数千年的苏州园林中,自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追求,脊角高翘的屋顶江南风韵的门楼,曲折蜿蜒,藏而不露,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堪称园林布局的艺术典范。

③闽派建筑:土楼防御功能

在于它历经500多年传承而来的土楼,将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单体建筑规模宏大精细,地堡式建筑风格沿用至今坚固无比,既可防火防震,亦可御敌入侵。

京派建筑:对称分布、如意吉祥

在于它历经700多年演变而来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独立,大到皇宫王府,小到平民住宅,每一处雕饰,每一笔彩绘,都是北方文化的无价之宝。

⑤晋派建筑:窑洞、晋商文化

在于它气势恢宏的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瓦磨合,城楼细做,六个大院三百多间房屋错落有致,展现出晋商的稳重大气,严谨深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历程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历程概括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楼阁 建筑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