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的茅屋建筑结构,杜甫草堂的茅屋的讲解词

kodinid 4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甫草堂茅屋建筑结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杜甫草堂的茅屋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秋风为茅屋所破歌的结构及大意?
  2. 杜甫的茅屋叫做什么?
  3. 杜甫搭建茅屋的时间?

秋风为茅屋所破歌的结构及大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杜甫草堂的茅屋建筑结构,杜甫草堂的茅屋的讲解词-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

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杜甫草堂的茅屋建筑结构,杜甫草堂的茅屋的讲解词-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诗人好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我们读这几句诗,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们心灵上的共鸣。

杜甫草堂的茅屋建筑结构,杜甫草堂的茅屋的讲解词-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杜甫的茅屋叫做什么

杜甫的茅屋被称为“草堂”,这座简朴的小屋位于都江堰之北,是杜甫度过晚年时期的居所。这个小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经历了许多次修葺,在唐代被赋予了草堂之名。杜甫曾经提到:“草堂昨夜东风过,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表明他对这个小屋的喜爱。在这里,杜甫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包括“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这些诗歌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草堂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代表着杜甫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承。

杜甫搭建茅屋的时间

杜甫在公元760年春天搭建了茅屋。

杜甫为了躲避当时的战乱,即“安史之乱”,于公元759年冬天携家带口来到了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他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了茅屋。这座茅屋在第二年春天,即公元760年落成,被称为“成都草堂”。杜甫在这里居住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值得注意的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的创作却非常丰富,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的诗作。他的草堂不仅是他的栖身之所,也是他精神上的慰藉和创作灵感的源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甫草堂的茅屋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甫草堂的茅屋建筑结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茅屋 杜甫 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