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寺建筑结构原理解析,双塔寺建筑结构原理解析图

kodinid 4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双塔寺建筑结构原理解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双塔寺建筑结构原理解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双塔寺的历史?
  2. 太原双塔寺塔尖为什么不一样?
  3. 双塔寺的地位?

双塔寺的历史

双塔寺,三晋名刹,本名永祚寺,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郝庄村南之向山脚畔,坐北向南,平面布局四合院,占地1612平方米

位于山西柳林县城贺昌村羊道口西侧。该寺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元、明、清代混合结构,比较完整。该寺南进山门后,东西屹立着一空一实砖塔两座,两塔相距17米,平面八角形,东塔内空可攀登而上,西塔内实,为仿楼阁式仿木结构,共分五层,上层塑像1尊。寺前有水渠1条,每当日晖斜沐,双双塔尖投影水渠,犹如投笔砚中,故有寓意双笔,文人辈出之美言。

双塔寺建筑结构原理解析,双塔寺建筑结构原理解析图-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要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东西配殿均为歇山顶建筑,与砖窑洞连接。寺内存有清代当地名儒贺云路及革命烈士贺昌的叔父贺雨峰先生书写的楹联3副,山门匾额系清道光年间永宁知州翰林王继贤之手笔,字体遒劲有力,加之精雕彩绘和贴金之衬托,愈显其功底。四十里斗气河碧波闪闪,又似玉带飞飘,四周青杨翠柳随风起舞,鸟语蝉鸣此起彼伏,景物甚佳,如入画境,令人有心旷神怡,飘飘欲仙之感。

观音庙 即观音堂,坐落在县城西10公里的薛村河畔古神坡。创建年代无考,明万历、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分别修缮,是一处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庙坐东朝西,占地1000平方米,有山门、钟 楼、韦陀楼、观音殿、真武殿、老君殿等。

主建筑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周有十八罗汉塑像,望板上彩画东周列国人物故事。前走廊西侧有保存完好的工笔重彩的两组大型人物壁画。各殿宇前檐的木雕、彩画精工细巧,栩栩如生,风格独特,为晋西北古建筑木雕、彩画之精华。山门正面悬挂着清嘉庆八年(1803)的“山明水秀”匾,是邑人书法家康玉梅题写的。

双塔寺建筑结构原理解析,双塔寺建筑结构原理解析图-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原双塔寺塔尖为什么不一样?

太原双塔寺的塔尖不一样是因为历史原因。双塔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老城区,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塔身建造时***用了不同的工艺和建筑技术,因此塔尖也有所差异。

其中,南塔的塔尖***用了梁式结构,呈倒角状,塑有狮子、象鼻等各种栩栩如生的雕刻;而北塔的塔尖则是喇叭口式结构,设置飞檐和石雕浮雕,显得气势宏伟。无论是南塔还是北塔,都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中的珍贵遗产,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双塔寺的地位?

双塔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城区东南向山脚畔,在太原市东山郝庄的高岗上,是太原市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其建筑设计根据我国千百年来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因地势而拓建,居高临下,坐南朝北。可谓背拥太行群峰,面俯汾水一带。身临其境,凭着古老的塔身,可广瞰古城太原之全貌,晋中盆地之沃野千畴。

双塔寺建筑结构原理解析,双塔寺建筑结构原理解析图-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双塔寺作为我国知名的代表古建筑之一,其中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即公元1608年。寺内现存主要建筑均为砖构,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皆系无梁殿形制,以青砖雕仿木结构建造。寺内有砖塔两座,即为双塔,主塔平面呈八角形,十***,高五十四点七米,檐下饰有琉璃脊兽。院内还有客房、禅堂、方丈室等。现在双塔寺内,还存留着一些有价值的碑碣刻石260余通。有明代的石刻珍品,名著三晋,海内知名的《宝贤堂集古法帖》180余通;有清代的《古宝贤堂法帖》36通;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醉笔石刻“赤壁怀古”3通;有清代著名书家祁隽藻的“子史萃言”石刻4通;还有记述内容别具一格的“晋溪隐君家训”碑。

1985年,太原市率先在全国设计自己城市市徽,以太原双塔为主体,加入太原简称“并”的元素,体现太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而这也足以说明双塔在太原人民心中的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双塔寺建筑结构原理解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双塔寺建筑结构原理解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双塔寺 太原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