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黑龙江特色建筑是窑洞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黑龙江特色建筑是窑洞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北习俗令人不解:全家同睡一个“炕”,小夫妻难道不尴尬吗?
我是呼伦贝尔的,典型的东北人。父母是当年闯关东来到东北的,抱着我哥和我大姐。我们这几个小的,是在东北生的,打小就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家是用土坯建的房子,一长排,从一端进入,能一直通到另一端的屋子。
从左侧第一间是门斗,第二间是厨房,第三间是母亲和我们四姐妹的卧室,我们母女五人睡在一铺大炕上,我最小,睡觉时紧挨着母亲。第四间是父亲和哥哥的卧室,他们父子也睡在一铺大炕上。
大哥比我大十九岁,哥哥27岁结婚,那时我8岁。
记得哥哥结婚的时候,是结在第四间爸爸和哥哥的卧室里,哥哥和嫂子只在家住了三天,哥哥就把嫂子带到上班的地方定居了。在那三天里,只有哥哥和嫂子两个人住一间屋子的。
所以,即使在东北,也不存在几辈人和小新婚夫妻住在一起的现象。就是有,也是一间大屋子里有南北两个大炕,中间拉个帘子。可千万不要把东北人想象得那么不堪粗俗。
为什么东北人总是很多人挤在一铺大炕上呢?就是因为东北天气太冷,为了节约取暖用的烧材,才不得已挤在一起。
以前在黑龙江农村插队时,生产队副队长家有四个兄弟,三个都结婚了。还有一个老父亲和一个还没结婚的小儿子。
这家人全家老小住在一起,一家人很团结,从不吵架,三个儿媳妇性格都很开朗。媳妇们轮流做饭,不做饭时到地里干活,挣的工分当零化钱用。
有三间屋子,当年全是泥巴墙茅草屋顶冬暧夏凉。中间是厨房。东西二个房间各有南北大炕。老父亲和儿子一铺炕,三个儿子各一铺炕。每铺炕都有炕帘。到了夜晚,炕帘就拉上了。一铺炕就是一个小家庭。他们可能早以习惯了,也无所谓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寒地冻的东北只能睡大炕。不知道现在的东北农村有没有这种现象了。
我们生产队有5个知青,三个女的二个男的。女的住南炕,男的住北炕。和当地社员不同的是中间有一堵泥墙,还有一扇门。我们住的南炕就是一个独立的房间。有墙也有门。如果不大声说话听不到对面的说话声。
我们都是知青,来自同一个地方,做梦都没有见过和想过,到这样艰难困苦的地方,因此我们就如自己的亲兄妹。
男知青睡在北炕,写信告知杭卅家里的父母,他们们也放心。现在想想是他们为我们增设了一道安全岗。不过当年农村的治安管理确实非常好,没有进屋的坏人和小偷。偷的都是生产队的粮食。
经常有人说东北人全家人同睡一个炕,夫妻难道不尴尬吗?尴尬也没有办法,东北的冬天太冷了,最冷的那几天,洗脸盆里的水都结冰了。就在前几天,室外温度三十九度,我同学的老公早上起来,拿暖壶倒水喝,头一下没拿动,暖水瓶冻在了桌子上,第二次一用力一提,一下子把暖水瓶提起来了,却分成二部分了,下半截还冻在桌子上呢!他把壶胆提起来了。
冬天的时候根本睡不了床,只能睡火炕,过去盖的房子跨度都窄,家家都烧火墙子带着炕。后来条件好了再外加上几组暖气片,屋里烧的摸着都烫。天黑的又早,天最短的时候,下午三点多天就黑了,早上六点多了天还没有亮呢!躺在热乎乎的火炕上真是太享受了,太享福了。
我大娘家是林场的,林场刚建点的时候,住房紧张她和我大爷,还有一对夫妻就住在一个炕上,中间隔着一个桌子。当时大家都心有默契,晚上睡觉的时候基本上都不喝水,免得半夜起夜不方便。
有一天晩饭喝的苞米大𥻗子粥,睡了一觉我大娘起来上厕所,一着急也没想那么多,摸着手电筒就打开了,结果就照见了那边那两口子正在办事,吓得她赶紧把电筒关了,摸着黑岀去又回来了。
第二天我大娘眼睛就睁不开了,说是长针眼了。因为我们这里有个说法,就是看到男女关系的事,是要长针眼的,那时候又没有眼药水,只能是找懂的人把眼皮翻开,用针把针眼挑出来了。
还有一家是一家是老俩口子带着一儿一女生活,过年的时候大儿子一家姑娘姑爷和孩子都回来过年了,这一家子晚上睡觉的时候,邻居去他家借东西,一看他家的大炕上睡了十多个人,老太太老头睡炕头,挨着儿子,然后是儿媳妇两个孙子,姑娘姑爷一个小姑娘,还有一个没结婚的小女儿,小儿子齐刷刷的露着头。其实这在过去很正常的,谁家不是五六个孩子呀!
现在条件好了,结婚都分家单过了,老人也不和儿女住在一起,房子盖的跨度也宽了,房间分成前后屋,孩子住后隔的炕上了。不会出现以前的那种尴尬的事情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黑龙江特色建筑是窑洞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黑龙江特色建筑是窑洞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