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建筑风格,明建筑风格特点

kodinid 5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建筑风格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圆明园的外貌特征?
  2. 天坛祈年殿的建筑特色及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3. 紫禁城是谁设计建造的?有何独到之处?
  4. 四川这边古时候的建筑风格是属于我国古代的哪一种,有什么特点?

圆明园的外貌特征?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

明建筑风格,明建筑风格特点-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

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其盛时的建筑样式,也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

明建筑风格,明建筑风格特点-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坛祈年殿的建筑特色及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十二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前身为大祈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建为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

明建筑风格,明建筑风格特点-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

紫禁城是谁设计建造的?有何独到之处?

您好!你所提到的这个疑问看来是一个现在历史都没有解答的疑惑;

故宫(紫禁城)也是我们国家历史性建筑代表之一,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室宫殿,几百年来一直是威严和神秘,直到被批为博物院后,才慢慢的对游人开放参观;

故宫(紫禁城)雄居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将北京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城墙内的面积约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明、清两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这里,几百年多少军国大策都由此发出,改变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命运。关于故宫的文献与实物异常丰富,可惜的是,独缺建筑设计者的资料。在那个时代,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虽说初建时有几百万人的建筑大军,留下姓名的却屈指可数,至于你提到的故宫设计者是谁?就更成了历史之谜。

北京故宫最初的设计者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者蒯祥、陆祥等。 明故宫(南京故宫)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庆(南京)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朱元璋为做皇帝,“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相传朱元璋征发军民工匠20多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工程始于公元1366年,历时一年建成,壮丽巍峨,盛极一时。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史称盛京皇宫,始建于1625年,是后金和清初的皇宫,占地约6万平方米。 台北故宫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台湾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韩国故宫—景福宫是朝鲜王朝的始祖——太祖李成桂(1392~1398年在位)于1395年将原来高丽的首都迁移时建造的新王朝的宫殿

看到大家一窝蜂地回答设计师是蒯祥,我在这里补充一下。

主导清代***建筑设计200年,创造中国1/5的世界文化遗产,设计手稿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等这些著名建筑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名字叫“样式雷”。

在十七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雷发达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样式雷的鼻祖。在样式雷家族中,声誉最好,名气最大,最受朝廷赏识的应是第二代的雷金玉。他因修建圆明园而开始执掌样式房的工作,是雷家第一位任此职务的人。康熙在《畅春园记》里曾经提到他非常牵挂一位杰出的匠师,即指雷金玉。

雷氏家族祖先朝服像

直至清代末年 ,雷氏家族有6代后人都在样式房任掌案职务,负责过北京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的设计 ,同行中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雷氏家族进行建筑设计方案 ,都按1/100或1/200 比例制作模型小样进呈内廷 ,以供审定。模型用草纸板热压制成,故名烫样。其台基、瓦顶、柱枋、门窗以及床榻桌椅、屏风纱橱等均按比例制成 。雷氏家族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留存于世的部分烫样存于北京故宫。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样式房差务也随之消失。延续了八代的样式雷,就此终结,留下了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建筑奇观。

紫禁城最初的总设计师正史没有记载本身就是怪事。汉长安城设计者萧何,隋大兴城(唐改叫长安城)为宇文恺,元大都为刘秉忠、郭守敬,南京紫禁城为刘伯温,都有明确记载。而北京紫禁城无记载!备料就干了11年,1417年起建,1420年建成。

首先理顺一下朱棣朝的重臣,姚广孝应是参与了意见,还有另外一人,《人子知孝书》作者徐善述,被太子朱高炽尊为老师,朱棣也很尊重他,此人死于1419年,时间合得起,应参与了意见。再说刘伯温,洪武八年(1375)就死了,死鬼能参加设计吗?再就是香山帮木匠蒯祥(1398-1481年),几岁就参加备料设计吗?可能是总设计吗?再聪明的少年木匠,把传统化学好了吗?把易学学好了吗?又学木工又学风水吗?他是后来三大殿被烧复建时的重要参与者,破格从匠人提拔任职工部官至左侍郎。有人又说蔡信、杨青,实与蒯祥类同。还有说越南人小太监阮安,都是后来复、扩建时的参与者。

明史对紫禁城最初设计者无记载,应与三大殿被烧有关。朱棣篡位,在南京杀了不少人,方孝儒就被灭十族,反对篡位的人很多,从政治上考虑北京才是他的老窝,从军事上考虑,天子守边关防元蒙反攻,从风水上考虑北京胜过南京。

紫禁城修好后,1420年朱棣下令南京的官员北上上班,留一套班子处理南方事务。开张前叫一官员卜卦,不吉,君不修德,厥妖火烧宫。完了,朱棣极不高兴,钦天监定1421年正月初一黄道开张,四月初八被雷击火烧,这下炸锅了,本不想北上的官员就说风水不好,朱棣还杀了其中一人,罚大臣们到午门外讨论风水。一个蒯祥能担此重责吗?若是总设计,恐怕头落地了!想必总顾问们已经早到黄泉县报到去了,所以设计方案均由朱棣恩准,怪不了别人,不准史官记载总设计留名青史。

紫禁城确是多次被雷击火烧,这与风水不无关系,专家们是解不了的,这与中轴线有关。而南京紫禁选址在燕雀湖上有问题,地基下沉,但被雷击否?

北京紫禁城先后多次雷击火烧。第一次永乐十九年(1421)四月,第二次正统五年(1440),第三次万历二十五年(15***),第四次1644年李自成纵火烧宫,第五次康熙十八年(1679)。而有的古建筑隋唐保持至今,未遭兵火,就古代[_a***_]措施,赶得上皇宫吗?不从风水学上找原因,专家们的解释能让人信服吗?总之,紫禁城最初的总设计成谜,应与三大殿火灾有关。

四川这边古时候的建筑风格是属于我国古代的哪一种,有什么特点

成都市的古街道居住是一个大型居层环套四会院群建筑,以原北门的巴金大院为例,治街道一个大山门引入,群里又有各自独立但相互呼应,喜级森严,的组合院落,穴十年代我进去看了,据说七八十家独立户口在大院的,可以定义为组合四合院,从风水角度两用太极原则,即一牣一太极,物物一太极。十三羊前我与一学生在两班牙东海岸开发一镇用了这种环套布局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建筑风格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圆明园 紫禁城 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