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博雅塔的历史和建筑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博雅塔的历史和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北大博雅塔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时,燕京大学的校园内由于缺乏水***,需要建设一座水塔来满足师生的用水需求。因此,学校决定在水塔的设计上***用古塔的形式,以此来与未名湖景区协调。这座水塔仿造了通州燃灯佛舍利塔,***用了辽代密檐砖塔的样式,但实际上它是钢筋水泥结构的。博雅塔(也被称为博雅塔)的主要捐赠者是美国燕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博雅,他的叔父提供了资金支持。因此,这座塔是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的。
博雅塔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它不仅是燕京大学解决师生用水问题的工程之一,而且在后来的时间里,随着北京大学的发展和“一塔湖图”这一说法的出现,它逐渐成为了北大的精神象征。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燕京大学被并入北京大学,但博雅塔仍然保留并成为北大校园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博雅塔不仅因其独特的设计和历史背景而被人们所熟知,而且也成为北大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标志。
北大的博雅塔有什么来历和传说呢?
北大的博雅塔“塔级十三,高二百八十尺,围百四尺,中空”,高仅37米,井深164尺,喷水高于地面十余尺,喷水量达每小时16000加仑(合60560升)。内部结构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顶,除基座外全是用钢筋水泥建筑,设计精良。由于当时燕京大学校园内的建筑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的,这座博雅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雅(当时居住在美国)捐资兴建的,所以被命名为“博雅塔”。
北大博雅塔来历和传说:
1924 年7 月,燕园(原燕京大学校园,现为北京大学校园)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当时有人提议,在燕园的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楼,才能使之与未名湖畔的风景相协调。因为古塔在中国古代多建于寺庙内,这个建议在当时颇有争议。后来校方向当时的社会名流征求意见,得到广泛赞同后才决定建立塔式水楼。时过境迁,在今天看来,当时一个颇有争议的建议,却成就了中国最高学府中永恒的经典。从此,北京大学的任何一个新建的建筑物都不能比博雅塔高,因为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象征!
而博雅塔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居住在美国)捐资兴建。由于当时燕京大学校园内的建筑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的,所以这座水塔被命名为“博雅塔”。
博雅塔仿通州古塔而建,比通州古塔稍低,通州古塔初建于北周,后经重修为砖木结构的实心密檐式塔高56米,塔内供奉燃灯佛石雕像,故又称燃灯塔。
北大的博雅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故事。它最初是一座专门为解决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师生用水问题的水塔。1924年7月,燕京大学在未名湖东南的小土丘处掘成了水井一口,随后需要在附近建设一座水塔以便于日常管理和供水。由于水塔需要与周边的环境和谐统一,校方决定将其设计成宝塔型外壳,并聘请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和美国前清内务府的工匠师参与设计。经过一系列的设计讨论和比较,最终选定了通州的燃灯塔作为仿建的原型。
博雅塔的设计结合了中西方的建筑元素,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也有现代建筑技术的应用。塔的高度为34.8米,分为三层,每层都有平台供人观赏景色。塔内有螺旋梯直达顶部,外部则是精美的钢筋水泥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塔的第三层有一块石碑,上书“博雅塔”三个大字,这是由当时的校长蔡元培亲笔题写。
随着时间的推移,博雅塔不仅仅是一个提供饮用水的设施,它也成为了北京大学校园内的一座文化和历史纪念碑。塔的三层平台上镌刻有多位文人墨客的诗句和碑文,这些文化元素赋予了博雅塔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因此,博雅塔不仅是北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心中的校园地标和精神象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博雅塔的历史和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博雅塔的历史和建筑结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