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队伍,松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队伍有哪些

kodinid 7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松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队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松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队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世界上第一大土坝?
  2. 为什么长江荆江段会形成“地上河”?
  3. 安徽为什么称之为泄洪地,怎么解决这里的洪灾?
  4. 江汉平原包括哪些地方?

世界上第一大土坝?

洈水大坝是亚洲第一大人工型土坝,位于湖北省松滋市西南部。

***人工土坝——洈水大坝,座落在洈河中游,1958年9月破土动工,1960年2月2日一次合龙成功,1965年开挖南北干渠,兴建孙家溪溢洪道等枢纽工程,1***0年大坝全面竣工,1***4年防洪加固工程施工,增建木匠湾溢洪道,翻修坝坡,修筑大坝防浪墙,到1980年加固工程完成。

松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队伍,松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队伍有哪些-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长江荆江段会形成“地上河”?

这是个地理问题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和黄河一样,长江也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其起源于青海,干流向东流经过四川重庆,湖北,安徽上海汇入东海,流域面积更是包括支流汉江经过的陕南,乌江经过的贵州北部等等,幅员约18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亿,占中国总人口的30%。而中国土地上最主要的原始文明之一河姆渡文明就发源与此,众多中华历史名城,比如武汉,安庆,南京,重庆,成都都在长江流域范围内,说长江养育了半个中国,这也不为过。

但是长江带给人的不一定都是恩惠,也有风暴,比如武汉一带的长江就经常发洪水,这是因为长江荆江段形成了“地上河”,也就是河水比地面还要高,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松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队伍,松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队伍有哪些-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原因分为自然和人为。自然原因很好理解,因为荆江段夏季风影响降水充分,南北支流由于同时进入汛期,干流水量加大,同时河槽由于地理原因本就比地面来的高,河道湾曲泥沙淤积,水流不畅构成“地上河”。而且人类近年来不断在长江中上游对植被进行破坏,围湖造田使调洪才能下降。这才使得武汉的长江洪水连连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很多人都知道黄河有“地上河”的存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境内,黄河地上河甚至高出地面十几米,要问黄河地上河怎么产生的,大部分人也都知道,是因为黄河携带的泥沙量比较大,到了河南平原地区开始淤积,因为没有天然的山脉河道可以利用,所以不断对大堤进行人工加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地上悬河”。黄河的地上河是人尽皆知,但长江也有“地上河”存在,可能也就湖北、湖南两个省份的人知道的比较多,因为长江“荆江”不是长江支流,而是长江干流湖北枝江到湖南岳阳城陵矶这一段的别称,外地不了解地理知识的小伙伴可能知道较少。自古便有“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原因就是荆江段所处的平原地势,没有天然山脉河道可以利用。曾经我们学过的《早发白帝城》中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的是从重庆到荆州这一段的长江,江水两岸是连绵高山。但诗词中没有告诉你,长江到了荆州,再往东便是著名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长江江水中也是携带有泥沙的,泥沙到了平原地区,也会慢慢在河底淤积,江水抬高也要像黄河一样加固堤坝,久而久之也会形成地上河。很多人可能认为长江的泥沙含量并不高,那是因为长江水量太大,泥沙和水量相比的差距太大容易忽视,但单纯的泥沙含量不容小嘘。举两个例子,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越来越大,北岸与南通之间的北支航道因为淤积已经不适合通航。另外长江流经的洞庭湖,也因为泥沙淤积,现在已经不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了,更何况长江上游的泥沙首先便是冲击荆江段。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松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队伍,松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队伍有哪些-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荆江河段上起湖北省枝城镇,下迄湖南省城陵矶,流经湖北的枝江、松滋、荆州、公安、沙市、江陵、石首、监利和湖南省的华容、岳阳等县(区、市),全长347.2千米,其间以池口为界卞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长约171.7千米,下荆江长约175.5千米。上荆江为微弯分汊河型;下荆江为典型蜿蜒性河道,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1,这样类型河道,造成径流缓慢,易淤积来自长江上游的泥沙,而长江上游的泥沙是非常巨量的。我们看一下荆江上游三峡水库的泥沙监测量就可见一般,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至2015年12月,三峡人库悬移质泥沙,21.152亿吨,出库悬移质泥沙5.118亿吨,不考虑三峡库区区间来沙,水库淤积泥沙16.4亿吨,年均淤积泥沙1.283亿吨。河道弯曲导致河沙淤积是荆江段成为“地上河”主因。所以荆江的治理***取的是“截弯取直”的策略。

2. 荆江河道两岸平原在沉降,经监测江汉-洞庭湖平原每年有8-15毫米的沉降,带来的是河道相对提升。

其实三峡水库运行之后,因其拦沙效应,清水下泄,荆江段河道近年来已成冲刷趋势,下表为三峡水库运行以来,荆江段的泥沙变化,基本以冲刷为主,其中上荆江沙市河段被冲刷7.5米高程。

感谢阅读!喜欢就点个赞吧

这个问题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有论述过,是上游森林破坏,泥沙顺流而下,但上流水流湍急,到荆州平原水势变缓,泥沙沉积,不仅影响荆州,还有洞庭湖和武汉。见杨守敬的湖北水利议。

安徽为什么称之为泄洪地,怎么解决这里的洪灾?

曾有人预言:在21世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战争,不是为土地而战,也不是为石油而战,而是为水而战。现如今,在我国西部地区,淡水***属于稀缺***,很多地区都十分干旱缺水。但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水力***过于“丰富”,反而对当地居民造成灾难,而安徽更是全国默认的“泄洪区”。

那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安徽会被称之为泄洪地,面对洪水给当地带来的灾难,我们又能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人们往往将泄洪与泄洪区混为一谈。

泄洪,顾名思义,就是把洪水往地势较低的下游排泄。

而泄洪区是指封堵水闸,用人为手段(常见的就是炸坝),打开一缺口,向规定地区引流洪水,减少对水域周边的危害。国家规定泄洪区不可以开发为住宅工厂等一切建筑,非法建筑***不以保障,但可以开发为农田。

那泄洪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一条河流的流向总是顺着地势由高处向低处流动,从高山上下来的河流,由于地势落差大,河流的移动速度很快,当河流到达中下游时,地势变得十分平坦,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河床中,水流对两岸及河床也会持续进行摩擦和冲击,这两种综合作用的影响,会使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通过长期的河道位置变化,或者受到强降雨的影响,会使得同侧相邻的弯曲河道慢慢靠近,最终水流会跨越这个弯曲点,以直线的方式向下游流去,原来的河道的水量就会慢慢减少以致于枯竭,形成滩涂或者冲击地。

该地区持续发生着被河水淹没,以及河水退去可以耕种的反复过程,利用大自然的这种规律,该地区自然成为可以有效引导洪水的地区,泄洪区的范围也就这样形成了。

从总体来看,安徽合肥周边的地形似如一个盆地,主要以巢湖为中心,形成一个构造断陷,西边大别山崛起,东部受到挤压,也有一些微微隆起的低缓的丘陵,从河流发育来看,是以巢湖为中心的向心状水系,四周河流汇集于巢湖,巢湖再补给于长江,而省会合肥就位于巢湖边上,处于区域内地形低点,故多被用作泄洪地。

此外,合肥北侧有一条河流滁河,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这条河很特殊,既不入淮河,也不入巢湖,反而独自成溪汇入长江,这条河的覆盖流域面积较大,且河流发育过程中受地形影响,落差非常小,这意味着洪水来时,容易导致排水不畅,常常出现洪水灾害。

我觉得江南这一次主要是皖南山区大暴雨引起山洪爆发,导致黄山宣城池州部分地区受灾,但山洪基本是一条线受灾。到宣城马鞍山芜湖主要是青弋江水阳江的下游古丹阳湖有几个圩破圩了,这也减轻了芜湖市青弋江的防洪压力,也减轻了当涂县水阳江支流姑溪河的防洪压力。也部分减轻了芜申运河和太湖的压力。江南的城镇没有被淹。损失的主要是养殖的鱼虾蟹和种植的水稻。而淮河流域是上保河南下保江苏的,淮河水如果不在安徽泄洪,肯定是以很快的速度大量的流入洪泽湖和高邮湖等江苏地区,就今年的水情江苏根本扛不住,苏吹的防洪堤泄洪渠,可以说立马土崩瓦解。巢湖的上游杭埠河长临河 下游裕溪河滁河牛屯河,以及董埔水库和大巢湖 等水系的水灾今年很严重,很多城镇被淹,多处环巢湖大圩泄洪,和全椒滁河段的两处泄洪,都是为了保合肥市。这个和江苏没多少关系。

安徽并不是洪泄地,也没有人称呼它为泄洪地,只是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比较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据新华社报道,受连日来的降雨以及上游洪水影响,安徽省包括长江以及淮河在内的35条河流以及湖泊水位超过警戒水平,多条河流水位由缓涨转为急涨。目前来看,此次水患给当地防洪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安徽之所以容易成为洪水蔓延的地方,和当地的地理条件有关系。

安徽大部分地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这也意味着当地的降雨量超过了800毫米,属于降雨量较大的地区。而且,当地的气候主要是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特点就是雨热同期,在夏季时,当地降雨量较多,导致河流径流量上升。其中最典型的是长江,长江全年70%-75%的水量都集中在短短1-2个月内的汛期中,河流径流量年变化非常大,使得这里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降雨的增多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长江和淮河在流经安徽地区时,流速会变慢。

以淮河为例,淮河的全长近1000千米,总落差200米,而在淮河的上游地区落差达到了174米,占总落差的89%。而淮河的中游地区全长共490公里,落差只有19米;其中下游地区总长150公里,落差只有6米。

落差越大,意味着流速越大;落差越小意味着流速越小。而安徽大多数地区刚好淮河中游地区,落差较小。

安徽之所以容易发生洪灾,是因为安徽的王家坝上游地区落差较大,水流速较快,所以上游的洪水能很快到达安徽地区。而安徽地区地形平坦,落差较小,水流较慢,不容易排泄到下游地区,因此洪水容易挤压在当地,形成洪涝灾害。长江水系也是如此,流经到安徽地区后流速会变慢,所以安徽等地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安徽之所以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和云梦泽的消失有关。据记载,在先秦时期楚国有一个大型湖泊叫做云梦泽,云梦泽包括今天的武汉,宜昌,宜都以及江南的松滋、公安县一带。全盛时期的云梦泽总面积达到了26000平方千米,而目前,我国鄱阳湖湖泊面积只有4070平方千米。云梦泽能够调控长江以及汉江的洪水,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据当时文献记载,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过程不明显,江患甚少。

但云梦泽随着汉水以及长江的泛滥,导致这里被泥沙填充,地貌逐渐开始改变,云梦泽从原本的湖泊演化成了平原,在春秋时期云梦泽原本的湖泊位置就有村落出现。

肆虐的洪水肆意泛滥,淹没了数万亩良田,绿油油的庄稼瞬间被洪水吞没,化为白茫茫一片,着实令人心疼!到目前为止,安徽省开始泄洪、蓄洪的区域分别是庐江县白湖东大堤、全椒县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肥东县十八联圩和王家坝闸淮河颖上县南润段、姜塘湖、邱家湖三个行蓄洪区。这种情况说明我们安徽省的防汛压力巨大,各干支河流仍将面临严峻的洪水考验。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体系和安徽省行蓄洪区的数量,作用。

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体系主要是堤防、行蓄洪区和水库群、湖区三大体系来实现,其中堤防是根本。但是当面对巨大洪水和超大洪水,就需要水库、湖泊消峰和行蓄洪区分散消洪。

长江中下游地区共有42处蓄洪区,安徽省就有国家级蓄洪区24处,其中淮河流域19处,长江流域5处。

行蓄洪区是在水库、湖区等蓄水空间用完时,启用的最后手段。为了保障更多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其任由河水冲破堤防,不如主动破堤或开闸放水蓄洪。因此,蓄洪区也被认为防洪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对于蓄洪区的设置,国家是进行科学对比、合理规划并且进行论证的。

1 在平时没有洪水时,行蓄洪区从事的生产活动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在分洪蓄洪以后,受到的损失是可以控制的。这些地区大都是农田,人口稀少或已经外迁。

2 行蓄洪区的设置也要在河道的中上游地区,在下游一般靠近大海、湖泊或大的江河,没有必要再设置行蓄洪区。

3 行蓄洪区的设置一般根据经济情况以及洪水的自然规律,有统筹的安排,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保护重要地区不被洪水淹没,尽量减少损失,只能牺牲某些次要地区。

4 行蓄洪区有一定的补偿金额。

江汉平原包括哪些地方?

谢谢邀请,我国国土面积十分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面积,我国的地形特征具有“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等地形在我国都有广泛的分布,不过,相对而言,平原在我国的地形类型中占比较低,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2%。我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的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此外还有成都平原、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等平原。

江汉平原位置图

在我国的三大平原中,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一个比较破碎的平原,分布在长江三峡以东的广阔地区,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7省市,由于长江所携带的泥沙在这一地区不断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一系列串珠状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部分包括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平原等6块平原组成。

江汉平原

江汉平原位于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之间,地处湖北省的中南部,是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泥沙冲积而形成的。江汉平原西起湖北宜昌,东至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武汉,从经纬度位置来看,大约位于东经11°至东经114.5°之间,北纬29.5°至北纬31.5°之间,总面积约为4.6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只有27米,是一个地势十分低平的平原。江汉平原河网密度,平原上湖泊星罗棋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地区,历来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从行政区划角度来看,江汉平原主要包括荆州市、武汉市、孝感市、荆门市、宜昌市和[_a***_]市等地级市。江汉平原地区不仅仅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而且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中部,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再次汇入长江,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同时东西南北方向的陆路交通也很便捷,自古对于江汉平原中的武汉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不过,由于江汉平原地势低平,又有汉江的汇入,在夏季丰水期,干支流汇水量大,加上河道弯曲排水较慢,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江汉平原

据公开资料,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湖北中南部,西起枝江(宜昌),东迄武汉,北至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总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7米,是一个地势较低的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关于江汉平原的成因,一般认为,江汉平原是一个冲积扇,是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的平原。但小本认为,江汉平原与洞庭湖、鄱阳湖平原的成因类似,都是长江强势将四川盆地冲出一个豁口,又在中下游冲出一道深深的天堑,直接将水位降低,消亡了好几个古代的巨型湖泊,云梦大泽正是如此消失,进而诞生了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当然,云梦泽的消失和江汉平原的产生,人类的开发也很重要。

关于江汉平原的海拔,一般认为,平均海拔27米,是一个地势较低的平原。江汉平原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之势,西北部海拔有35米,东南部降至5米以下。平原内水网交织,严格地说,江汉平原就是一个天然的蓄滞洪区,只是国家舍不得淹水罢了。

江汉平原包含那些地方?为何会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在我国,有很多地理名词,说起来很熟悉,可是实际上要你具体说说,可是又是什么都说不上来。比如说,江汉平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我国地理分区上,主要有三大平原,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相对而言,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界限更为清晰一些。比如东北平原,就是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处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及渤海的之间。再看华北平原,界限更清楚了,包含了从燕山山脉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地理上又可以分为海河平原、黄泛平原和淮北平原。

再看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个就有些奇怪了,三峡以下,长江沾边的平原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这就包含了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

实际上,如果不考虑地理因素,长江下游的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应该和华北平原合在一起称为“华东平原”。一位,毕竟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实在太分散了。

那么,具体到长江中下游的每一个平原,实际上区域界限都是非常明确的。尤其是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本身更像是一个盆地。反而是江汉平原,别人听到以后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江汉平原是什么?

江汉平原包括哪些地方?江汉平原是我国四大平原之一。基本上在湖北省境内,主要地域以原来的“荆州行暑专区”为中心轴的周围县市。原来荆州行暑专区(上世纪八三年以前)管辖范围:荆门县,钟祥县,京山县,天门县,潜江县,沔阳县(今仙桃),洪湖县,监利县,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县,如今沙洋县以及沙市市。还包括湖北板图上在以上县周围的,如宜昌市往东的当阳市,孝感市内如云梦,应城,汉川和武汉市范围以西的东西湖区,蔡甸区以及汉阳等其它没提到的“原荆州周围”县市,都属于江汉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丰富,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空气环境优良,基乎无地震,无沙尘暴,汉江水是全国无污染优质水源,是保障南水北调北方吃水与灌溉的水源地。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藏地地”。对于生长在这片地区的人来说,好好地珍惜。保护好环境,爱护好家园,让江汉平原这地天更蓝,让汉江水更绿。如果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请留言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松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队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松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队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江汉平原 长江 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