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特色大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建筑特色大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建筑大门标准?
定门的尺寸应选四吉,如门口高7尺8寸,宽5尺8寸;高7尺3寸,宽5尺6寸;高6尺6寸,宽4尺2寸;高6尺4寸,宽3尺6寸;高5尺8寸,宽2尺8寸;高5尺7寸,宽2尺3寸等。
古代,在建筑大门标准中,首先是门口的尺度(定尺),而门口的尺寸按“门光尺”排出。“门光尺”等于营造尺的1尺4寸4分,门光尺又分为8等分,故而又叫“八字尺”,八分为“四吉四凶”,即财(贵)、义、官、吉为四吉,病、离、劫、害为四凶。
古代建筑大门确定了门口尺寸,就要据此设计槛框的尺寸。横向为槛,竖向为框;槛框与柱、梁、枋连接,装修门扇等又与槛框连接。槛框附件是安装在槛框上面的兼具功能性和装饰性的附属构件。
古代建筑大门对联?
1、联科彰史册,铭壁培家风
2、仕宦元明清三朝精忠耀国史,奠安登莱海千秋德业振家声。
3、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4、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5、休言别族与宗族,但道吾翁和若翁。
陈家祠建筑风格?
陈家祠堂是岭南历代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其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广东特色。陈家祠堂坐北朝南,深三进,广五间,占地15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结构布局严谨,前后、左右对称,虚实相间,层次丰富。长廊、青云巷穿插在庭院园林之中,四通八达,使得整个建筑形成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陈家祠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连接,共有9座厅堂、10座厢房与6个院落。首进正门厅,面阔五间27米,进深三间12.75米。硬山式屋顶,除了两端有封火山墙外,左右次间与梢间之间屋面各筑起一道封火山墙。左右两梢间的正脊比明次间略低,形成中央高、两侧低的屋脊轮廓线。正门的建筑外观具有显著的岭南清代祠堂建筑特色:青砖石墙裙;石檐柱;大门两侧各立一只大石鼓;大门建筑的两梢间各有一个高起的石台,这是古代门塾的遗制。
陈家祠堂的砖雕、木雕和陶塑等装饰艺术也具有独特之处。陈家祠的砖雕装饰丰富多样,图案精美,如大门两侧各立一只大石鼓,石鼓精雕细琢,饰有日月神、八仙和多子多福等题材的高浮雕图案。此外,陈家祠的木雕和陶塑也十分精美,如陶塑装饰在建筑上是首次发现,填补了广东陶塑建筑的空白。
总的来说,陈家祠堂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岭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工艺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广东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古代建筑的大门有哪些样式和特点?
古代建筑的大门样式很多,各具特点。
在我国古代,无论是宫殿、寺庙、园林或住宅,它们各有都自己的门。就古代的陵墓,是逝者的安息场所,不只是地上的陵墓建筑会有门以,地下的墓室还要建造十分坚固和隐蔽的门。所以说,我国古代特别讲究门的样式。
我国的古代建筑,除了房屋为木结构为主之外,建筑有时会以群体形式出现。所以,建筑的门就有了区别。建筑群体里,大的可以是城市、宫殿,小的有四合院、天井院住宅。所以,它们的门种类就非常繁多了。比如有城门、宫门、殿门、庙门、院门、宅门等之分,门因为位置很明显,也比较有讲究。
比如在古代的门的文化里,因形式和内容不同,门上的雕刻装饰和色彩处理上,也有不同,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封建礼制和***道德等。当然,在形态上也会体现各民族的地域特征等。
下面我们来以古代王府大门和民间的如意门为例,来看一下大门的样式样和特点。
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
它通常有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等。这种大门座落在主宅院的中轴线上,宏伟气派。比如北京后海北岸的清醇王府(现为卫生部)大门,就是一座五间三启门的屋宇式大门。
在封建社会,王府大门的门饰和装修色彩都是按规制而设的,不能乱来的。比如,清顺治九年规定,亲王府正门为五间,材质是绿色琉璃瓦,每扇门的金钉为六十三个,民间的门上,是不允许用门钉的。到了世子府门级别,门钉会减少。
位于后海南岸的清恭王府,原是乾隆帝的宠臣和坤的府邸,后来封赐给恭亲王,这座王府的大门是三开间,上覆材质也为绿色琉璃瓦。
在北京的中小型四合院的建筑上,一般***用如意门。
在此类建筑中,如意门占相当大的比例。如意门的门口设在外檐柱间,门口两侧与山墙腿之间要砌上砖墙,而且门口比较窄小。门楣的上方,常会装饰雕镂精致的图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特色大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特色大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