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怒江建筑特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怒江建筑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怒江大峡谷有哪些少数民族?
怒江大峡谷位于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最长的峡谷之一。这里生活着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包括:
1. 傈僳族:傈僳族是怒江大峡谷最主要的民族之一,占怒江州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傈僳族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和传统习俗,如舞蹈、音乐、服饰等。
2. 怒族:怒族是怒江州的另一个主要民族,主要分布在怒江峡谷地区。怒族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习俗,如怒族服饰、怒族建筑等。
3. 藏族:怒江大峡谷地区也有藏族分布,主要居住在峡谷的高山地区。藏族在怒江地区保留了许多藏族传统文化和习俗。
4. 汉族:在怒江大峡谷地区,汉族人口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峡谷沿岸的城镇和乡村。汉族在怒江地区与当地少数民族共同生活,相互交流和融合。
海拔4000多米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夹着水流汹涌的怒江,峡谷中险滩遍布,两岸山势险峻,层峦叠峰,比较有名的景观有双纳洼地嶂峡、利沙底石月亮、月亮山、马吉悬崖、丙中洛石门关、怒江第一湾、腊乌崖瀑布、子楞母女峰、江中松等。怒江大峡谷分布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普米族等十几种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独特、神秘!
云南特色民族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着25个少数民族。在民族分布上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聚居的地方,可以看到各少数民族自己独特的建筑样式,例如大理白、彝族、宁菠纳西族、怒江傈僳族、元江哈尼族、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等,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筑样式都是统一的,沿袭自己民族几千年来的风格。
云南飞来石的真实来历?
1983年,位于怒江西岸边的云南福贡县民族中学教师宿舍的三合小院里,从天而降一位不速之客,一块来自碧罗雪山的巨石,飘然飞到这个小院之中,并直直地站在院子里。据估计,巨石高约7米,最大直径约3米,重约50吨,嵌入地一米多深,上部一侧插入北侧宿舍的房檐约40厘米。关于云南的这块飞来石,不管是哪个地方的,均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是真的飞来石,更不要说有人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科学的说法来解释这些。
1983年3月19日凌晨2时30分,一块巨石悄然飞至,傲然屹立于一块近80平方米的扁型磐石上,当时,磐石上建有一幢民族中学三合小院校舍,巨石飞落立于院中,除北边小平房屋檐与飞石紧靠稍有损坏外,周围建筑毫发无损,卧居教师皆被惊醒,起身观之,“飞来之石”竟矗立院内,惊骇之余庆幸安然。巨石从天而降,重重砸在公路上,然后弹至6米高的民族中专三合院内的10米宽的巨石上。令人惊奇的是,它没有伤到任何人,也没有损坏房屋,并且是直直地立在巨石上。
318大桥为什么不能拍照?
怒江大桥位于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境内,是318国道上非常重要的一座桥。整座桥不长,也不是我们常见的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而是是用钢架拼接的一座桥,横跨在怒江大峡谷之上。当年十八军从四川进入***的时候,这里是工程难度最大的一处。为了修建怒江大桥,十八军的数名战士,牺牲在工地上,长眠于怒江。怒江桥,可以说是318国道上的咽喉要塞。
军事管理区
怒江大桥,之所以不允许拍照,首先因为怒江大桥这是一处军事管理区,这座桥是由部队守护,24小时都会有战士在这里守护,怒江桥的附近,还有部队的军营。作为军事管理区,当然是不能随随便便的拍照了。
出于安全考虑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安全考虑,这个安全是两个方面的安全:桥的安全和行驶车辆的安全。第一,怒江大桥是318国道上重要的节点,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处地方周边地势非常的险要,易守难攻,为了避免这一处咽喉要塞信息,被一些不法分子或者敌对势力获悉,所以不允许拍照。第二,是因为怒江大桥周边的都是高山,而且地质非常的疏松,经常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所以不允许一些车辆停下拍照,避免出现意外,也避免造成交通阻塞。
怒江大桥的运力非常有限,每次只允许一侧的车辆缓慢通过,所以在旅游高峰期,我们会看到很多的车辆,都会排队等候。现在由于手机等普及,很多人就会不遵守约定,偷偷地拍几张,然后还是公布网络上,这样的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怒江建筑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怒江建筑特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