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建筑特色,商代建筑特色有哪些

kodinid 8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商代建筑特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商代建筑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商代青铜器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2. 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商代古城是?
  3. 百年建筑是用什么建造的?

商代青铜器的艺术风格什么

商代的青铜器形质繁缛华丽,纹饰多兽面纹,充满了神秘、威慑的气氛。

1、装饰纹多以饕餮纹和云雷纹为主,形式复杂精致。

商代建筑特色,商代建筑特色有哪些-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器物分类细致繁冗,每种青铜器都有其专门的用途。如:温酒的叫盉、存酒的叫瓿、喝酒的叫爵、烫酒的叫斝、储酒的叫角、祭酒的叫觚、烧水的叫鬹、煮饭的叫甑、煮粥的叫鬲、蒸食的叫甗、吃饭的叫簋、盛菜的叫豆。

3、仿生铸造,模仿动物或建筑的形状。如像猫头鹰的鴞尊、像犀牛的犀尊、像房子的彝等,造型都比较生动活泼。

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商代古城是?

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商代古城遗址 盘龙城遗址,在湖北省东部,武汉市郊县黄陂县境西南,长江支流府河北岸。

商代建筑特色,商代建筑特色有哪些-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考证,盘龙城名称,是因河滨盘龙湖而得名。建国后经多次考察发掘,已断定为商代早期城址,是长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的一座商代古城,它与黄河之滨的郑州商代古城遥相对应,都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两座商代古城遗址。这座城址于1954 年武汉防汛时,因***土堵水而掘现的。城址建于水滨高丘上,呈方形,南北长260 米,东西宽290 米,周长1100 米,面积75400 平方米。整个遗址面积约1 平方公里。四周有土筑城垣,城垣内坡缓斜,外坡陡峭,每面各有一门,现在西南两侧城垣残高仍有1~3 米,底部宽20 米。城内东北隅,发现有三座大型宫殿建筑遗址,现已发掘两座宫殿基址。在同一南北向中轴线上,保存有较完整的墙基、柱础和柱子洞及阶前散水的残迹, 现在均已复原。前面一座宫殿基址是一间不分室的通体大厅堂,为贵族朝会布政的地方,后面一座四周有回廊、中间分为四室的寝殿,为眷属的寝室。这两座宫殿的建筑布局与史书记载的“前堂后寝”的建筑布局很相似。在盘龙城外有濠沟,沟外约有总面积为100 万平方米的商代遗址,当时南面大致是一般平民住宅手工业作坊等,东、西、北三面均为商代中期的墓葬区,其中一座是奴隶主贵族墓,发现有殉葬的奴隶三具骸骨以及随葬的青铜器、玉器等多达75 件,并清理出椁板腐灰,依稀可见椁板的一面是精致的雕花,另一面是涂朱素面,它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木雕艺术品。经过1***4 年和1***6 年两次发掘,遗址先后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珍贵文物数百件,其中以铜园鼎、铜钺、铜提梁和玉戈最为珍贵,为我国罕见的文物珍品,曾在泰国、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展出,在国际考古界有很大的影响。盘龙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商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其文化特点和黄河流域出土的同期文化遗存很相近似,说明我国的文化有着高度的统一性。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孪生姊妹, 反映了我国古老的先民在这里从事艰辛的劳动和开发,缔造出辉煌的青铜文化。

百年建筑是用什么建造的?

糯米灰浆

考古发现商代以前使用的建筑黏合剂,主要是拌上草的黄泥浆,从周代开始逐渐被石灰取代。到南北朝开始使用由石灰、黏土和沙子组成的「三合土」。这三样东西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就会互相黏合在一起,干燥后坚固异常。三合土既可当黏合剂用,又能直接修筑城墙陵墓工程。然而作为黏合剂的三合土,颗粒还是比较粗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黏合强度。相比之下,古罗马人利用当地丰富的火山灰,用它跟石灰、沙子加水混合,制成了更加坚固的混凝土

  不过古代中国人因地制宜,选择了一样中国特有的材料--糯米。糯米是糯稻的籽粒,早在先秦时期便已是中国南方的重要粮食,北方称为「江米」。与普通稻米不同,糯米煮熟后会变成黏糊糊的一团,再脱水干燥后又变得特别的硬。正是如此所以有人将糯米引入了建筑业。糯米,扮演的是「黏合剂中的黏合剂」。工匠们将糯米煮烂后,把浆汁倒入三合土和匀,制成灰浆。待其干燥后,比纯粹用水混合的三合土灰浆强度更大、韧性更好,还具备优良的防水性能

商代建筑特色,商代建筑特色有哪些-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代科学发现这当中的原因就是在于糯米中的主要成分--支链淀粉。在跟石灰混合的时候,支链淀粉会与其中的碳酸钙发生「生物矿化」,有机的淀粉与无机的石灰相互包裹、填充,形成了密实的微结构,兼具强度和韧性。同时石灰的防腐作用也能抑制淀粉***,使灰浆保持耐久。用糯米灰浆黏合的砖石建筑,往往结实耐久,坚固异常。泉州建于唐宋时期的多座古塔、古桥,挺过了7.5级大地震;建于明代的南京西安、荆州古城墙,历经600余年仍巍然挺立。

  宋元之后,糯米灰浆的使用愈发成熟。北京故宫、明长城、承德避暑山庄、清东西陵、钱塘江海塘等明清工程,建造中都使用了糯米汁液与三合土调拌而成的灰浆来黏合砖石,数百年来仍大致保持完好。福建土楼以坚实耐久而闻名,其中一些建造时就是在三合土中加入糯米浆与蛋清、红糖等有机黏合剂,和匀后作为砌墙材料,建成后的墙体坚固如水泥。不过,使用糯米灰浆的建筑,也主要限于这类不惜工本的大项目了,普通民房除了福建土楼这样的另类,很少能用上这种强力材料。就连明成祖迁都后修建的北京城墙,也没使用糯米灰浆。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古代,保证粮食生产以养活众多人口,一直是社会的头等大事。在农业产量有限、又屡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条件下,不把宝贵的糯米给大家吃却拿去盖房,实在太浪费……因此糯米灰浆只能是典型的高档奢侈品,一直没能像泥浆、石灰浆一样得到广泛使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代建筑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代建筑特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商代 灰浆 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