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商代建筑特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商代建筑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商代青铜器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商代的青铜器形质繁缛华丽,纹饰多兽面纹,充满了神秘、威慑的气氛。
2、器物分类细致繁冗,每种青铜器都有其专门的用途。如:温酒的叫盉、存酒的叫瓿、喝酒的叫爵、烫酒的叫斝、储酒的叫角、祭酒的叫觚、烧水的叫鬹、煮饭的叫甑、煮粥的叫鬲、蒸食的叫甗、吃饭的叫簋、盛菜的叫豆。
3、仿生铸造,模仿动物或建筑的形状。如像猫头鹰的鴞尊、像犀牛的犀尊、像房子的彝等,造型都比较生动活泼。
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商代古城是?
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商代古城遗址 盘龙城遗址,在湖北省东部,武汉市郊县黄陂县境西南,长江支流府河北岸。
百年建筑是用什么建造的?
考古发现商代以前使用的建筑黏合剂,主要是拌上草的黄泥浆,从周代开始逐渐被石灰取代。到南北朝开始使用由石灰、黏土和沙子组成的「三合土」。这三样东西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就会互相黏合在一起,干燥后坚固异常。三合土既可当黏合剂用,又能直接修筑城墙、陵墓等工程。然而作为黏合剂的三合土,颗粒还是比较粗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黏合强度。相比之下,古罗马人利用当地丰富的火山灰,用它跟石灰、沙子加水混合,制成了更加坚固的混凝土。
不过古代中国人因地制宜,选择了一样中国特有的材料--糯米。糯米是糯稻的籽粒,早在先秦时期便已是中国南方的重要粮食,北方称为「江米」。与普通稻米不同,糯米煮熟后会变成黏糊糊的一团,再脱水干燥后又变得特别的硬。正是如此所以有人将糯米引入了建筑业。糯米,扮演的是「黏合剂中的黏合剂」。工匠们将糯米煮烂后,把浆汁倒入三合土和匀,制成灰浆。待其干燥后,比纯粹用水混合的三合土灰浆强度更大、韧性更好,还具备优良的防水性能。
现代科学发现这当中的原因就是在于糯米中的主要成分--支链淀粉。在跟石灰混合的时候,支链淀粉会与其中的碳酸钙发生「生物矿化」,有机的淀粉与无机的石灰相互包裹、填充,形成了密实的微结构,兼具强度和韧性。同时石灰的防腐作用也能抑制淀粉***,使灰浆保持耐久。用糯米灰浆黏合的砖石建筑,往往结实耐久,坚固异常。泉州建于唐宋时期的多座古塔、古桥,挺过了7.5级大地震;建于明代的南京、西安、荆州古城墙,历经600余年仍巍然挺立。
宋元之后,糯米灰浆的使用愈发成熟。北京故宫、明长城、承德避暑山庄、清东西陵、钱塘江海塘等明清工程,建造中都使用了糯米汁液与三合土调拌而成的灰浆来黏合砖石,数百年来仍大致保持完好。福建土楼以坚实耐久而闻名,其中一些建造时就是在三合土中加入糯米浆与蛋清、红糖等有机黏合剂,和匀后作为砌墙材料,建成后的墙体坚固如水泥。不过,使用糯米灰浆的建筑,也主要限于这类不惜工本的大项目了,普通民房除了福建土楼这样的另类,很少能用上这种强力材料。就连明成祖迁都后修建的北京城墙,也没使用糯米灰浆。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古代,保证粮食生产以养活众多人口,一直是社会的头等大事。在农业产量有限、又屡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条件下,不把宝贵的糯米给大家吃却拿去盖房,实在太浪费……因此糯米灰浆只能是典型的高档奢侈品,一直没能像泥浆、石灰浆一样得到广泛使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代建筑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代建筑特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