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魏晋建筑特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魏晋建筑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北魏建筑风格?
北魏塔建筑风格是模仿木结构楼阁式,就是当时楼阁式佛塔的缩影。和我国原有的高贵而显赫的建筑形式——楼阁相结合,出现了楼阁式塔。
另外,这个时期的佛寺,出于同样的宗教礼仪概念,也广泛***用中心塔式布局,所以中心塔石窟也是对于此式佛寺的模仿。
云冈第6窟于此尤其明显,窟内绕中心塔柱在左、右、前3壁下部都浮雕出1圈廊庑,后壁为1佛龛,是佛寺周廊和塔后佛殿的表征。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的分裂期,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外来文化很多的融入了我国当时的文化中,古建筑在这一时期也是糅合了很多的外来文化色彩,虽然魏晋南北朝时间短,但是建筑艺术风格却是很具有特色的。在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间(220~589年),中国建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在进入南北朝以后变化更为迅速。建筑结构逐渐由以土墙和土墩台为主要承重部分的土木混合结构向全木构发展;砖石结构有长足的进步,可建高数十米的塔;建筑风格由前引的古拙、强直、端庄、严肃、以直线为主的汉风,向流丽、豪放、遒劲活泼、多用曲线的唐风过渡。
在魏、蜀、吴三国至东晋十六国这二百年间(220~420年),建筑技术没有大的进步,南北方的宫殿等大型建筑基本沿袭传统做法。史载东晋建康太庙建于公元387年,长十六间,墙壁用壁柱、壁带加固,可知仍是土木混合结构建筑。当时北方比南方落后,南方如此,则北方可知。
南朝自齐开始,宫殿转趋豪华,官员和士大夫的第宅也曰渐侈大。梁建立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在都城、宫室、塔庙诸方面都有大规模建设。北朝的北魏自平城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吸收中原地区魏晋传统和南朝在建筑上的新发展,建设都城、宫室并大修寺庙。南北朝中后期,南方、北方在建筑上都有所发展,在构造及风格上都出现较大变化,是以后隋唐建筑新风的前奏。
从现存汉阙、汉壁画、画像砖、明器中都可看到,汉代建筑的柱阑额、梁枋、屋檐都是直线,外观为直柱、水平阑额和屋檐,平坡屋顶,没有用曲线或曲面之处,风格端庄严肃。三国两晋时大多沿用汉代旧式,尚无重大改变。到南北朝后期,随着较大规模兴建宫室、寺庙活动的推动,木构架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变化和兴起。
南北朝时期的建筑环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
但是,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不仅使中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展,而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圆淳。
三国两晋南北朝艺术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于印度的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在南北朝时期,经过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利用之后,人们逐渐信奉佛教,并塑造了大量的有关佛教的文化艺术,佛教的传播,为中国文化的形成带来了某些新的要素,许多对佛教非常虔诚的僧人促进了佛教在东方的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尤其是与佛教相关的寺院的兴济,经卷活动和佛教造像的盛行,他们大大丰富了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绘画,雕塑的创作,许多艺术家开始进行佛教的艺术创作,制作出了许多符合中华民族审美风格的佛教新风,通过我们现在所留存下来的一些佛教的遗址和大量的佛教造像,以及石窟寺院,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在中国传入的过程中是如何演变和传播的。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对于汉文化的吸收,以及南方世族对于南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南北方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并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这些发展为后来隋朝和唐朝的盛世局面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和文化基础。
通过上述的阐释,我们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的主导者就是在政治上活跃的氏族文人,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艺术,是精英式的,贵族式的艺术,与普通大众的艺术并不相同,而魏晋南北朝留下来的艺术,基本上都是属于贵族的,而非民间的。
因此他们的艺术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了比较高雅和难以亲近的特点,但是作为文化艺术发展顶峰的,魏晋南北朝的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文化艺术一次大的总结和创新,他对于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做了一定的总结,并为后世的艺术发展开辟了道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的文化艺术随着这条道路不断地向前发展,并且经过民间艺术的推动和促进,呈现出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面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魏晋建筑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魏晋建筑特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