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唯美建筑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唯美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西方古建筑的楼板怎么做?应该没有钢筋的,这么大跨度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 两栋连在一起的房子,中间的那条缝叫什么缝,西南哪本建筑规范上有它的做法,规范的编号是好多?
- 丽江古城的结构和建筑有哪些?
- 古代建筑文化中,什么叫“阙”?你见过哪些经典的汉阙?
西方古建筑的楼板怎么做?应该没有钢筋的,这么大跨度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钢筋混凝土出现以前通常都是***用砖木结构,也就是承重构件是石料等砌体,水平构件如梁、板都是用木头来实现的,再在上面做楼面层,如装饰什么的。
大跨度的教堂等建筑***用穹顶结构,将弯矩转化为水平推力作用在承重构件,结果就是墙体通常都很厚,以抵抗大跨度穹顶带来的水平推力。两栋连在一起的房子,中间的那条缝叫什么缝,西南哪本建筑规范上有它的做法,规范的编号是好多?
这个应该是沉降缝,你看看下面的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里面第7节 第7.3.1条在满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建筑体型应力求简单。当建筑体型比较复杂时,宜根据其平面形状和高度差异情况,在适当部位用沉降缝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当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较大时,可将两者隔开一定距离,当拉开距离后的两单元必须连接时,应***用能自由沉降的连接构造。 第7.3.2条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2.、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3.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缝宽可按表7.3.2选用。 7.3.3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可按表7.3.3选用。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表7.3.2 房屋层数沉降缝宽度(mm) 二~三 四~五 五层以上50-80 80-120 不小于120 如果基础墙体楼板屋顶不断开就不满足7.3.1条的应***用能自由沉降的连接构造。 其实不要这些规范从最简单的想,沉降缝就是解决不均匀沉降的比如两个建筑一个10层,一个100层,又紧挨着,并且基础形式及地基土都相同,那100层得肯定沉降大,那就必须将这两个建筑的基础墙体楼板屋顶都分开,要不肯定出现裂缝
丽江古城的结构和建筑有哪些?
丽江古城又称大研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已有800多年历史。城内街道密如蛛网,以“四方街”为中心,五条主要干道为脉络向四周辐射延伸。瓦屋鳞次栉比,随形就势,城依水存,水随街转,小巷临水,跨水筑楼,风情别致。
进官院巷,有明建木氏土司府,前后有忠义石牌坊、议事厅、万卷楼、***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等建筑。
楼阁厅坊,相互呼应,磅礴恢宏,桥廊相连,纵横错落,构架穿斗,舒展柔和,集中原江南园林之秀,又具王者气派。
古代建筑文化中,什么叫“阙”?你见过哪些经典的汉阙?
“阙”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一般是成对出现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彰显威仪的建筑物。
壁画中的阙
因其一般在道路两侧成对布置,故也称两观、象魏,因为城门本身是种缺口,“阙”的名字大概由此而来(古代“阙”、“缺”通用)。
据《说文解字系传》的解释,“阙”是在宫廷大门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在台子上建楼观,上圆下方,因其两台子之间阙然为道,所以称为阙。
因在阙楼上可以观望,故又称之为“观”,又因在阙上悬挂法典,所以称“象魏”。《周礼·天官·太宰》上就有“乃悬治象之法于象魏”的记载。
和所有古代建筑一样,“阙”也有相对固定的方式位置和等级。一般在城市、宫殿、坛庙、关隘、官署、陵墓门前放置,在汉代,要官至“二千石”以上者,墓前才有资格立阙。
从建筑形制上说,“阙”外观大体分为阙座、阙身与阙檐三部分。阙身依数量有单出阙、双出阙与三出阙(仅天子可用三出)。
我相信经常关注中国考古的人,都会见过青铜爵上的两个小啾啾,也有一个啾啾的,那个就叫阙。你会问:一个是青铜器一个是古建筑,怎么能互通呢?看宋唐的古建筑就能知道主人的官职,青铜器也是如此。
感谢邀请,又要回答有关古建筑的问题,这些不是很懂,既然邀请,我就帮你查查资料。
岳飞的满江红里的阙“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说的是帝王的宫殿。《史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写的是秦始皇时代的阿房宫:“表南山之巅以为阙”,这里就是把高山作为阿房宫的大门。
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汉代的石阙是我国国宝级文物。“中国汉阙之乡”渠县青神乡七社,与2014年建立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汉阙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里面是没有文物的,有的是高科技的投影3D技术,若是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了解下,里面有很多经典的汉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唯美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唯美建筑结构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