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外建筑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外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简述现代建筑构造的三个组成部分?
建筑功能是建筑的第一基本要素。建筑功能是人们建造房屋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的综合体现,人们建造房屋主要是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充分考虑整个社会的其他需求。
建筑技术包括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建筑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建筑形象是建筑内、外感观的具体体现,必须符合美学的一般规律,优美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它包含建筑型体、空间、线条、色彩、质感、细部的处理及刻画等方面。
1.砌体结构,用砖砌体、石砌体和砌块砌体建造的结构,又称砖石结构。
2.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3.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
从图纸上怎么区分一个建筑是什么结构类型?
1.看墙宽度,砖混结构主要由墙体承重,大部分墙体宽度为240或370,框架结构墙体为填充墙,墙体宽度大多为200或100。
2.看柱子形式,砖混结构柱子为构造柱,尺寸为240x240,一般不会凸出墙面,而框架结构柱子为承重柱,***用方形柱的话一定会凸出墙面,多层建筑柱子宽度在350以上,还有的框架结构为避免凸出墙面***用异形柱,特点是宽度同墙体一样,长度顺墙体延伸,有L型、T型、十型等多种样式。 其他常用的结构形式还有剪力墙结构,特点是整面墙***用钢筋混凝土,分为框剪结构和纯剪力墙结构,主要用于高层建筑。钢结构,特点是柱子***用工字钢,多用于轻钢厂房和一些高层建筑。
在中国大中城市中,你能区分传统中式建筑、美式建筑和欧式建筑吗?
个人认为:
1.中式建筑还算好辨认,因为中国文化相通,一般中式建筑总会透露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气质。(故宫,天坛,颐和园,钟鼓楼等等)
2.美式建筑:基于美国文化,美式建筑发展时间并不算很长,但很是大气豪放,线条粗狂,面积一般都不小,很是有种膨胀和秀肌肉的感觉。(像美国人和美国车一样,多数都有秀肌肉的感觉)
3.欧式建筑,时间很是久远了,文化底蕴很深,来源于***贵族,雍容华贵,大气深沉,给人的感觉就是高贵和上流,让人有种飘的感觉。就像西装,那么高雅,那么绅士,那么经典,集实用、审美、文化于一身。(就像不论哪个行业国际名牌,绝大多数出于欧洲:奔驰,LV等等)
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艺术的趋势更趋向于融合,在中国的大中城市中,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各国文化和新兴技术碰撞,会产生无数奇妙的化学反应。
首先要区分中式建筑、美式建筑和欧式建筑的定义。
一般来说,普通人对中式建筑、美式建筑、欧式建筑的区分,是按照各自独特的文化历史中形成的强烈的建筑风格来区分。
如想到中式建筑,会想到故宫、天坛等等;
想到美式建筑,高技派的建筑会浮现在眼前;
世界上除了中国,还有哪些国家在使用榫卯结构呢?
我国应用榫卯结构已经有7000余年的历史了,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经发现有了榫卯结构的运用,经过了漫长的实践、演进,日趋合理,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精湛复杂的手工工艺。
而且可贵的是我 们的工艺不是为了复杂而复杂,是非了牢固实用和精美。
构件之间,完全不用[_a***_]钉子,其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使人有天衣无缝之感。
榫卯必须做得松紧得宜、科学合理,如果榫大眼小,装榫时用力过大则易开裂,榫小眼大则易脱落。
现目前使用到了榫卯结构的建筑非常多,如北京故宫内的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等;天坛主殿“祈年殿” 殿、清康熙时修建的承德避暑山庄的主殿——“澹泊敬诚”殿
明十三陵中,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棱恩殿,占地1956平方米,全殿由60根直径1.17米、高14.30米的金丝楠木巨柱支承,黄瓦红墙,垂檐庑殿顶,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大殿之一。
中国第一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始建于距今约1000年的辽代,高达65.84米,相当于一幢20多层的现代高楼,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古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外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外建筑结构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