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后蜀建筑风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后蜀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花间词派”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花间派”,是中国晚唐的五代词派,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五代到两宋花鸟画影响?
五代时期,西蜀和南唐的绘画艺术十分发达,尤其是花鸟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西蜀花鸟画,以黄筌为代表,他继承了唐代边鸾、刁光胤、滕昌祐等人的轻线勾填、色彩艳丽的画法,加上他官居高位,经常出入宫禁,所写都是奇花异石、珍禽异兽,形成了富丽精工的标准院体花鸟画,被称为“黄家富贵”。他的儿子黄居寀、黄居宝继承父风,都是著名画家。
南唐花鸟画以徐熙为代表,继承了唐殷仲容以水墨晕染画花鸟的方法,徐熙一生不入仕途,所画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被称为“徐熙野逸”。
“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代表了花鸟画不同的两大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两宋时期,是花鸟画的繁荣时期。宋太祖建国之初,即设立翰林国画院,到宋徽宗时达到鼎盛。画院虽然也设青绿山水,但仍以花鸟画为主,继承的是“黄家富贵”的风格。
中国建筑的发展?
1.
原始住宅和建筑原型。早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已经知道使用洞穴作为他们的避难所。北京、辽宁、湖北、浙江等地都发现了原始人居住过的岩洞。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以黄土层为墙、木架和***建造半洞穴式建筑,然后发展成地面建筑。长江流域湿且多雨,洪水和动物经常出没,因此发展成栏杆式建筑。夏朝建立时,夯土技术被广泛用于修建城墙。当时木构和夯土技术都已形成。春秋战国时期,每个诸侯国都以宫室为中心建造了都城。这些建筑已经开始使用陶瓦,木质框架用彩色图画装饰。
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建了都城、宫殿和陵墓。秦朝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汉朝进入了大规模建筑时期。汉武帝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西汉末年,长安南郊还建有寺庙等建筑。
3.
两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建筑的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的引入。
4.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唐朝初期,长安和洛阳内继续修筑巨大的宫殿、苑囿和***办公楼。在此期间,大量的寺庙
中国建筑以中国为中心,以汉族为主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完整保持了体系的基本性格。
从其全部历史可以分出四个大的发展段落: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初期,是中国建筑的初步形成阶段,那个时候开始出现房屋以及固定的住所,出现了村落;
商周(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到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8年)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
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盛唐(618-907年)至北宋(960-1127年)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次***;
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盛清(1368-1644年)以前是发展的第三次***。可以看出,每一次***的出现,都相应地伴有国家的统一、长期安定和文化交流等社会背景。
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 统一后享国短促,但建筑工程规模为前所未有。曾用数十万人,修筑驰道、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秦始皇扩建咸阳宫殿,集中仿建六国宫室,使战国时各国建筑艺术和技术得以交流,为形成统一的中国建筑风格开创先声。
从盛唐(8世纪)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创造出空前未有的绚丽多姿的建筑风貌。中国古代的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家具形式也已稳定下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残破,十国中如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却保持相对安定局面,建筑仍有发展,并影响到北宋前期的建筑。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今天所见到的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这两个朝代的。明清两代的建筑较之于唐宋时代的建筑缺少创造力,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经验,仍体现在城市规划、宫室建筑和园林建筑之中。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也有自由式组合。不管哪种,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但根据所在的朝代不同,每个朝代的审美时尚也有区别,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呈现明显的特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后蜀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后蜀建筑风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