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战列舰建筑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战列舰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二战日军战列舰喜欢叠罗汉式样的舰桥?
军舰火炮射程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是逐步增长的。在甲午战争基本上直瞄射击就可以。到日俄战争普遍都是6千米左右。当时已经开始需要使用测距仪进行***矫正。
著名的东乡平八郎在三笠号上的油画,图片中左右侧的横杆和背后一个人拿着的就是测距仪。
到一战时期,主力舰已经有较大的舰桥,方便观测。不过桅杆上的桅盘观测哨位其实还不算很大。而这个则是帆船时代就保存下来的观测位置,毕竟站得高看得远。泰坦尼克号上的前桅杆观察哨就是这一位置的简易款。
一战中后期,随着探照灯、观察哨等需要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前后桅杆也开始变大,舰桥也开始变大,不过总的来说此时的体积还不算很大。
但是老式军舰如果需要经过改装保持战斗力,则火控、指挥设备都需要增加,则舰岛越来越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比如英国的写字楼型舰岛。放在声望级或者乔治五世级看起来还算成比例的,放在女王上就显得比较头重脚轻影响稳定性了。而且英国的指挥塔普遍薄弱,也是因为高处不便于不布置装甲。
日本旧海军的舰桥复杂凌乱且高耸入云,据说有些战列舰的舰桥高达40米之多!形成这种极端追求的原因有两个!是日本的决战战术。首先是日军的决战战术。日本不仅国力有限、***不足,就连国际海军条约给予的战舰规模也是非常小的!日本旧海军只能利用有限的海军去对抗具有压倒性实力的美英等国。所以日本认为必须装备更大口径的火炮,力求在未进入敌方火力打击范围抢先开火。这就是优先开火战术。
因此日本大和级战列舰的主炮口径高达460毫米,相比其它国家400毫米出头的主炮,日本可以抢得提前开火的优势,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对战英国的胡德号就是这样一种超远距离作战,俾斯麦号380毫米主炮率先命中胡德号将其击沉,命中率底下的胡德号空有381毫米主炮,德国的命中率之所以更高除了炮手的技术之外还有桅干上观察校准人员的功劳,但是舰载雷达的出现让高桅干的校准失去了必要。但是,二战开打之前日本还没有接触到舰载雷达这种新技术,超远距离交战的校准只能人工完成!
世界各国不断增加的战列舰火炮口径,逼迫日本的“率先命中”策略具备更大的口径!以取得射程上的优势。但是射程越大校准工作所需要的高度也跟着水涨船高,这就导致日本的战舰舰桥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是光学瞄准具越来越先进、体积越来越大,也需要更加复杂和牢固的桅楼承载。以大和号为例,其桅楼顶端是主炮观测所,装有一部98式方位盘,还安装有潜望镜式的望远镜***观测使用。核心部件是15米长的测距仪。更下一层还有防空指挥所,同样集中了大量观测设备和人员。由此带来的巨大重量需要坚固的桅楼承载。
同样越来越大的不仅仅是桅楼还有主炮的炮塔,炮塔后方的光学测距仪越来越大导致炮塔的个头不断增加。还是以大和为例:其炮塔内的三门460毫米主炮重达1720吨,炮塔本身的重量也高达790吨,这样整个炮塔机构的重量达到2774吨,相当于一艘“秋月”级驱逐舰吨位,而秋月级被美军成为“轻巡洋舰”,可见大和炮塔的体积是多么巨大。炮塔后部的横梁结构就是测距仪,大和号的93式测距仪长达15米,还有专门的“电罗经”帮助保持平衡,这也额外的增加了炮塔的尺寸!因此说:无论是复杂桅楼还是巨型炮塔都不是日本刻意设计的,而是根据其海战的战略实际需要诞生的。
建成不久的伊势号战列舰,还是使用较简单的三脚主桅
宝塔式上层建筑,是二战日本战列舰的一大特色,这是为了提高老式战列舰战斗力的一种改造。
20世纪初,日本为了海军的现代化发展,为了引进先进的造舰技术,从英国进口了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其首舰金刚号,是在英国进行建造,而其他三艘舰,是在日本国内进行建造。当时这四艘舰具备英国式的长艏楼船型和高大的三脚主桅。这些特点也成为之后日本新造战列舰的共同特点,例如扶桑级、伊势级、长门级。
第一次改造之后,还能看出原来的三脚主桅
当时这些战列舰上在建造完成后,均安装的是三脚主桅,其主要作用是布置观察人员,负责在海战中指挥火炮进行射击(当时战列舰交战距离并不远)。但是随着火炮技术,观瞄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战列舰之间的交战距离越来越远,因此原先简单的瞄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状。为此,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陆续对现有的战列舰进行现代化升级,以提高远距离炮战等方面性能的提高。宝塔式上层建筑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第二次改装之后,已经很难分辨原先的三脚主桅
宝塔式上层建筑,就是在现有的三脚主桅的基础上建造的。通过增加平台,以容纳射击指挥及观测等设施(例如光学测距仪、探照灯、射击指挥所、主炮观测所、高射指挥所等)。
到了二战前夕,日本又对这些战列舰陆续进行了第二次改造,在上层建筑上增设了更多的设备。最终的结果,就是让这些战列舰的上层建筑,外形更加复杂,变成了一座座“违章建筑”。
主测距仪在舰桥最顶部 天气良好时舰桥高度足够可以观测到50公里外的敌舰 但是炮塔测距仪只能观测20多公里
扶桑那样的当然极端了 但是如果过矮 哪天被人先观测到 一发人品弹就能要你命
制造***的真正技术难题在哪?把正常战列舰造大一点不行吗?
众所周知,航母对于现代战争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国家并不是很多,这说明航母的制造有一定的难度,这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和科技实力等多个方面。有人可能会说把战列舰造大不就行了吗,航母是一个海上平台,靠的是搭载舰载机带来强大火力,航母不是战舰和飞机跑道的简单结合,而战列舰的船体不适合改造机库,所以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
从军费角度来看,美国在军队上的投入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中国,军费都在千亿美元以上,其他的国家与这二者相比差了很多,即便相当一部分军费投入在海军上,也不够制造航母的花销,所以,制造航母的前提是国力足够支撑起高额的军费。
当然,光有钱是不够的,***是目前最顶级的工业产品,其涉及多个工业领域,所以***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体现。例如印度虽然也有航母,但是其自身工业基础较差,很多的软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所以印度还不具备制造中型航母的能力。俄罗斯目前也没有造航母的能力,在苏联解体前,航母主要是乌克兰在造,俄罗斯负责核潜艇,解体后,俄罗斯就失去了造航母的能力。其他如英法等国的小型航母实力相比美国更是逊色很多。所以,工业实力强大才能造出航母。
再者说,航母对监控雷达等电子设备还有动力能源等系统的要求都很高,现在又有多少国家能做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战列舰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战列舰建筑结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