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灵渠建筑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灵渠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灵渠水系工程的结构?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它与都江堰、郑 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是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军南征岭南。为了解决运输问 题,命史禄于公元前223 ~前214年修筑灵渠。灵渠长达34 公里,沟通了湘漓二水,联系着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后来 又经东汉的马援、唐代的李渤和鱼孟威的精心维修,灵渠的 工程体系得以完成。
灵渠的分水工程坐落于兴安城东3里的分水塘(镁潭) 中,由铧嘴和大小天平石堤构成。铧嘴高约6米,长74米, 宽23.4米,形似犁铧,把湘江水一劈为二,其上有一座亭子, 称为分水亭。
大小天平石堤紧接着铧嘴的尾端,其北侧是大 天平,长达380米,南为小天平,长120米,大小天平组成 了人字形,增加了水坝的抗压力。
天平的斜坡部分以松木打 桩,用长条石直插砌坝,称作“鱼鳞石”。
坝的顶部铺以巨 石,巨石间开凿有斧状的石穴,灌有铁锭卡牢。
大小天平略 低于湘江的两岸,从而可以使洪水能漫越堤的顶部,排人湘 江的故道。
它不仅是分水坝,能拦河蓄水人渠,亦是滚水埂,能自动排泄多余的河水,保证渠内的流量处于安全的界限, 不至于威胁到渠的安全。
灵渠在渠道水浅流急处砌筑有半圆形的陡堤,用来提高 水位,使船只能够通行无阻。
这是船闸的原始形态,也是世 界上最早的运河通航措施。灵渠沿用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 史,其设计之精巧,令人赞叹,至今仍是兴安重要的灌溉河 道,灵渠渠中流缓水清,水光激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战国四大水利工程?
1、楚国——芍陂
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
2、魏国——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
西门豹的建造方法是“磴流十二,同源异口”。“磴”就是高度不同的阶梯。在漳河不同高度的河段上筑12道拦水坝,这就是“磴流十二”。每一道拦水坝都向外引出一条渠,所以说是“同源异口”。
3、秦国——都江堰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4、秦国——郑国渠
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是战国末年秦国穿凿的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利专家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当时所以要兴建这一工程,除上面所说的自然条件因素外,另一个因素是政治军事的需要。
中国战国时期的四大水利工程分别是:楚国的芍陂、魏国的引漳十二渠(西门渠)、秦国的都江堰、秦国的郑国渠。
芍陂:楚国孙叔敖于公元前5***年主持修建,为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因水流经过芍亭而得名。
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魏国西门豹于公元前422年组织修建。
都江堰:秦国李冰父子于公元前256年组织修建。
郑国渠:秦国于公元前246年穿凿的郑国渠,由韩国水利专家郑国主持修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灵渠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灵渠建筑结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