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昌城建筑风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高昌城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吐鲁番七景?
吐鲁番已开发旅游景点16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3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于2014年6月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葡萄沟
葡萄沟是一条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峡谷。葡萄沟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1994年沟里种植葡萄315.6公顷,生产鲜葡萄8601吨。这里主要种植无核白葡萄,还有马***、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13个品种。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畛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墓室顶为平顶或穹窿形。在古墓中出土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尤其珍贵的是这里出土的干尸即中国木乃伊,可以与埃及的相媲美。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位于新疆***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最繁华的高昌路西侧,1989年建成,占地9亩,由主馆和巨犀陈列馆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吐鲁番博物馆有藏品328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5件,二级文物260件,***文物640件,是新疆地州市中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吐鲁番出土文物陈列厅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8件。举世闻名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有契约、籍帐、官府文书、私人信札等。这些文物都是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资料,粟特文、回骼文、梵文等古代少数民族文书是研究少数民族古文字的珍贵资料。
唐朝人为什么爱穿“胡服”?
胡服是指西北地区诸多少数民族以及域外印度、波斯等国 的服装样式。其通常是头戴毡皮帽,身着长衣及膝,衣袖瘦窄, 领为圆领、翻折领或对襟开领,腰系革带,下身穿紧身小口裤,脚着皮靴。
唐朝时***非常喜欢和流行穿着胡服,从唐宫廷、朱门 到平民小院处处可见,这是为什么呢?***流行胡服作为中原胡化的一种表现,当与中原胡化有 着密切的关系。 粗通唐史的人都知道,***帝国以其无与伦比 的涵量容纳了大量边疆和域外胡人。
他们包括内附或被俘的整个部族、慕化或避难的酋长乃至王室贵族、自由逐利的商人和传 教的僧侣、被带来进贡的贡口和买卖的奴隶等,数量多得惊人。仅就唐初北方民族的流人情
况看,可以肯定唐朝早在平突厥之 前就容纳了来自突厥等地的一百二十万胡族和胡化人口,而此后流入中原的突厥部众可达数十万人。
同时,突厥所控制的铁 勒各部如契宓、薛延陀、回纥、仆固、多滥葛、同罗、拔也古、思结、阿跌、浑部等都有酋长们率领内属的成批部众,前后不下数十 起。高丽、百济亡国后也有数十万人流人中原。
此外高昌、龟兹、吐蕃等都有大批民众迁人中原。在黄河中下游这么有限的 地域空间,数十年内好几百万胡人潮水般涌进来。 而唐初整个中原人口才二百万户,算起来不足一千万人,在该地区恐怕最多 也不过几百万***。
这一时期,黄河流域胡***口数量对比起来,我们无法确定到底是***多还是胡人多。唐代男子胡服陶俑与唐代女子胡服壁画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唐代胡人在中原社会 占到如此之高的比例,因而在说民族融合的时候极少有人认真 探讨该地区胡化的深度。
只有史学***陈寅恪先生一语道破玄 机:“唐朝大有胡气。”当时充斥中原的胡人带来了丰富的胡族文 化,并将其渗透于中原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促成了中原胡化色 彩的产生。简言之,它反映在大量胡族物品的流入,胡族习俗在 ***生活里的渗透(这里又包括饮食、服饰等方面),胡人生活艺 术(包括乐舞等)、生产技术(包括酿酒、养马、纺织等)在中原社 会的流行,婚姻家庭制度和宗教信仰对***的影响等诸多方面。
从当时***角度看,许多胡族的东西具有其独特的魅力,特别迎 合了当时社会强烈追求时髦的心理。就胡服而言,既新奇漂亮, 又比宽大的汉装更适用于劳作等活动,优点极其明显。在此背 景下,***喜欢穿着胡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昌城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昌城建筑风格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