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民族藏族建筑,特色民族藏族建筑图片

kodinid 5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特色民族藏族建筑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特色民族藏族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藏族的建筑?
  2. 藏族代表建筑之一?
  3. 藏族居住的地方有什么特色?

藏族的建筑?


藏式传统建筑是西藏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雪域高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汉团结和文化交流的见证。藏式传统建筑有着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风格,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之美感,形成自己独有的和鲜明的基本特点

特色民族藏族建筑,特色民族藏族建筑图片-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收分墙体和柱网结构是构成藏式建筑在视觉和构造上坚固稳定的基本因素。收分墙体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一是墙体下面宽,上面窄,建筑物重心下移,保证料的稳定性;二是加厚墙体,使得建筑物十分坚固;三是做边玛墙,不但减轻了墙体载荷,又有很好的装饰作用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它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形式。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碉房多为石木结构房子外墙厚实,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藏族代表建筑之一?

大昭寺

特色民族藏族建筑,特色民族藏族建筑图片-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昭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大昭寺是***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藏族居住的地方什么特色?

以下是藏族居住地的特色: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典型的藏族民居用土石砌筑,形似碉堡,通称碉房。一般为2至3层,也有4层的。通常底层做畜舍,上层住人,储藏物品,还有设经堂的。平面布置逐层向后退缩,下层屋顶构成上一层的晒台。厕所设在上层,悬挑在后墙上,厕所地面开一孔洞,排泄物可直落进底层畜舍外的粪坑中,以免除清扫的麻烦;设有两层厕所的,上下层位置错开,使上层污物能畅通无阻地落到底层粪坑。

特色民族藏族建筑,特色民族藏族建筑图片-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冬帐篷,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大小不一,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用立架或支柱撑起。室内净高约1.6-2m。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织成,有正方形、长方形。四周饰黝黑、褐或蓝色边。大型帐篷还饰有工艺精湛的吉祥八宝、五福捧寿、白云点狮、六道轮回等类图案。还有可容上百人聚会的大帐篷,由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具有浓厚的宗教装饰色彩,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点。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特色民族藏族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特色民族藏族建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藏族 建筑 大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