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建筑特色历史,苗族建筑特色历史介绍

kodinid 2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苗族建筑特色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苗族建筑特色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苗族建筑特色叫什么?
  2. 苗族建筑的起源?
  3. 苗族建筑风格?
  4. 苗族房屋的特点?

苗族建筑特色叫什么

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山高坡陡,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

苗族建筑特色历史,苗族建筑特色历史介绍-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苗族吊脚楼是苗族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每幢木楼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中间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现在大多己经改为瓦顶。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山高林密,就地取材修筑民居,黄土墙黑瓦房和古香古色的吊脚楼便成为苗族民居的主要式样;苗族的一些上层首领也修筑砖石彻的带风火墙壁的四合院落,宽敞而幽深;苗族一些贫寒的人家也筑简陋的竹楼,低矮的石板屋和树皮盖顶的茅屋。但苗寨主体部分仍是黑瓦房,吊脚落。

苗族建筑的起源?

  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从历史来看,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肇(zhào)始于环太湖地区苗族祖先蚩(chī)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zhǔ)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

苗族建筑特色历史,苗族建筑特色历史介绍-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些充满了苗族艺术意象的吊脚木楼,给苗族人民艰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恒的生命***。

苗族建筑风格

苗族的建筑风格

苗寨的主体部分仍是黑瓦房,吊脚落。 黑瓦房通常分五柱四挂、或四柱三挂。木制结构,两侧用竹子编封外糊泥墙。木板房上盖小青瓦梁柱板壁全用桐油反复涂抹,风吹日晒,乌黑发亮。屋前砌有青石板小坪,搁有农具,风车等,屋前后栽有凤尾竹,枫香树或芭蕉林。进门跨过“虎口”是堂屋。正中埋有“龙宝”,堂上供有“家先”(祖先牌位);左侧厢房筑有青石火塘,供炒菜煮饭,右侧厢房摆放家具;左右厢房靠后都摆有两张大床,外用青色蓝色土布大蚊帐罩住。帐内设有壁柜;主人家凡值钱的东西多藏在大蚊帐内。 苗家的吊脚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雕有万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下垂底端、常雕绣球、金瓜等形体。吊脚楼通常分两层,上下铺楼板,壁板油漆发光。楼上择通风向阳处开窗。窗棂花形千姿百态,有双凤朝阳,喜鹊闹海、狮子滚球等。吊脚楼的下层多作贮藏粮食的谷仓或摆放家具农具。楼上则为主人居室或客房。楼外长廊为妇女们绣花、挑纱、织绵、打花带、晾纱、晾衣的场所,和土家吊脚楼不同,苗家吊脚楼上楼的梯子一般设在屋内,而不像土家吊脚楼设在屋外。 不论是黑瓦房,或是吊脚楼,苗族民居照例少不了青石火塘。火塘上悬有杭杆,挂满了薰黑的腊肉、野味。

苗族建筑特色历史,苗族建筑特色历史介绍-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苗族房屋特点

1、简单易筑、就地取材因为苗族长期隐居在深山,交通不便,所以很难雇佣到专业工程施工队,在建造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比较容易获得的竹木石料,***用木穿斗构架体系

2、住居山上、因地制宜。因为地势的原因,所以一般都会建造在斜坡上,分为两层或者是三层最上层的空间是比较小的,只放粮食不住人,而楼下会堆满杂物或者是作为牲口圈,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

3、利用空间,满足基本功能需求苗族因为所处的地方在多坡少地的地区,像是建造出来的杈杈房、茅屋杈杈房,一般会不设计窗洞,低头弓腰方可出入。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发展,现在苗族地区的房屋也逐步变成了常见的砖石房,只有少部分的地区还保留着原来的风俗和样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苗族建筑特色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苗族建筑特色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苗族 吊脚楼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