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标特色建筑,台湾的特色建筑

kodinid 3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台湾特色建筑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台湾标特色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台湾台南赤崁楼的建筑风格是怎样的?
  2.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建筑为什么是碧瓦黄墙?

台***南赤崁楼的建筑风格是怎样的?

台***南的赤崁楼是荷兰人于公元1652年创建,原称普罗民遮城(Provintia荷文为永恒之意),***则称之为「赤崁楼」、「番仔楼」或「红毛楼」。

赤崁楼从荷兰人据台时期便是行政中心,1661年郑成功以重兵包围赤崁楼,断水断粮,时任***猫难实叮自知不敌,举城投降。明郑、清时期都将赤崁楼移作火药及军械库,又称红毛楼、番仔楼。

台湾标特色建筑,台湾的特色建筑-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赤崁楼建筑为三座略为方形的台座相接而成,每个台座之上皆建有西洋式楼房城墙以糖水、糯米汁搅拌蚵壳灰作为接合料,以红砖石为主要建材叠砌而成。

1721年朱一贵起事攻占赤崁楼,将城堡的铁铸门额拆下来打造兵器。后来赤崁楼因「频年地震,屋宇倾尽,四壁陡立,惟周垣坚好如故」。这是因荷兰人派驻在台的建筑设计师学艺不精,导致赤崁楼像之前许多建筑一样,半个多世纪后就垮了。

赤崁楼前有九座清代石龟驮碑,並不是赤崁樓的原物,是从他处迁移至此。另外「断足石马」的雕像有一传说是因石马入夜后会化作妖怪骚扰百姓,所以才被断足,成为现在的模样。后来在赤崁樓平台上建了文昌阁、海神庙、五子祠、大士殿,形成中式建筑群。現在存在的是文昌阁、海神庙、蓬壶书院门厅。日治时期,赤崁楼改为陆军卫戍医院,也陆续展开修建及整修,光复后,将木制结构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将主要入口改向,而成为今日赤崁楼的模样。 历经三百多年的赤崁楼,今天的景貌是飞檐红瓦,楼阁巍峨,台灣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员翁佳音在2017年出版《解码台湾史1550-1720》書中寫,現存的赤崁楼,其实是清末兴建在荷兰人红毛楼基址上的海神庙。

台湾标特色建筑,台湾的特色建筑-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头条号、悟空问答号:台湾自由行。如果有任何关于去台湾旅游、自由行的问题,请在 悟空问答 提问,并指名邀请 台湾自由行 来回答!我们一定尽力给您最周全的答案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建筑为什么是碧瓦黄墙?

谢谢邀请,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区别非常大,大家知道北京故宫博物院是黄瓦红墙 ,代表的是九五之尊,***气派。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是碧瓦黄墙,这是两个不同的风格,碧瓦黄墙的建筑也不是台北故宫唯一一个,在南京的紫金山上还有一座“美龄宫”也是碧瓦黄墙的建筑风格。

台湾标特色建筑,台湾的特色建筑-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北京故宫过去是***的生活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所以它的***性质直接就显现了出来,而台北故宫却不同,台北故宫是1949年以后,当时为了保存和管理被运送到台湾的文物,以及纪念孙中山先生所做的一个建筑。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郊外双溪,占地1200亩,1962年动工兴建,设计师是黄宝瑜,也是按照当时领导人的要求制作的中式民族风建筑。1965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那天落成,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山博物院”。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宫的形式,***取中国宫廷式的设计风格,为了跟北京故宫博物院有所区别,同时又显示出特立独行的建筑特色,***用的建筑风格与南京的“美玲宫”相同的建筑设计,碧瓦黄墙,雕栏玉砌,在青山掩映之下,显得格外典雅壮丽。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根据我个人研究,需要从多个方面展开回答。

首先,先认识下台北故宫的设计者,黄宝瑜。

黄宝瑜(1918-2001)江苏无锡人,字完白,号宿园。12岁丧父,在母亲鼓励下到南京上中学。1936年高中毕业,入电信局工作。南京沦陷,随单位重庆。1940年考进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师从营造学社刘敦桢,194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到美国房屋总署实习,在宾州大学研究国民住宅与都市***。返台后,先后在台电力公司、行政院住宅兴建委员会、建筑研究所、中兴大学、中原理工大学等单位任职。

上世纪60年代,台湾当局酝酿建造故宫博物院新馆陈列故宫文物。选台北郊外双溪做馆址。黄宝瑜担任总设计师。台北故宫博物院1962年动工,1965年竣工。落成后得到专业及各界人士的好评。黄宝瑜曾到伦敦讲学。著作有《中国建筑史》、《建筑制图学》、《建筑造景***》等。晚年定居加拿大,2001年黄宝瑜病逝于多伦多,享年84岁。

黄宝瑜先生多才与艺,旧学深厚。能书善画,尤工治印。还留下《学艺邇言》一书。讲述学书、学画、学印的经历,和百餘件作品汇于一册。他详述了学艺习艺的方法,记下了如何从临摹到入门,思考求变,终至恍然大悟,运用自如的过程。

其次,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设计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是按古明堂五室制之五行概念成型,南北中轴,东西对称。我们看到的是外观,体现的是设计师的内在理念。博物院的色彩是借鉴了中国古代丝绸、锦缎、刺绣的色彩:金色、绿色这都是蜀锦、苏绣的代表色彩。黄先生在细节也下功夫,得意之作是台基外部的面砖。台北气候潮湿,面砖防潮。棕红底色,约15公分见方,四角是汉代青砖的双菱形纹,两边当中是蟠螭纹﹝俗称壁虎,被认为是吉祥物﹞ 。方砖中间是篆书的”中华民国某某年造”字样,时间的记载,历史痕迹清晰。后来扩建烧制一批记年度字样的面砖,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天的墙面上有三个不同年份的面砖。1980年黄先生移居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有过一次展览,***天鹅绒衬托着棕红色的琉璃面砖摆在展厅中央位置。得到众多中外学者专家的一致好评,為此,先生作过专题演讲。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建筑有很多的中国建筑元素。“中国营造学社”的研究成果,在台湾多有落实,对台湾建筑的发展、建筑的研究都有影响

最后,为了证明以上论断,我们引用黄宝瑜先生书中的一段描述:外墙之米色钢砖,其设计为连续之图案,于阳光转移时呈现出中国绸缎之纹样。当阳光自左上方入射时,则可获得四十五度角之阴影。人在影中,可得如北平午门前的感觉。”此段话说明,在设计时,已经将台北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做了详细的对比和模仿,运用对称原理,结合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更多的设计发挥。

以上是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外墙绿瓦黄墙的解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台湾标特色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台湾标特色建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故宫博物院 建筑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