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寺庙建筑风格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寺庙建筑风格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原四大寺院建筑风格?
风穴寺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魏,原名“香积寺”,又名“千峰寺”、“白云禅寺”,已有1800余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至于为何又称作「风穴寺」,据《风穴志略》载,龙山阳侧有大小二风穴洞,洞深数十里,天变时,洞内出风,猛不可挡,故名风穴山,寺因山而取名「风穴寺」,当真悠悠风来,***声声。
寺庙被群山环抱,更有松柏苍翠、泉水奔流,风景实在秀丽。时而传来清脆的鸟鸣声,让人立刻从城市的烦嚣中脱离出来,身心愉悦。据说当初在修建寺院的时候,正值酷暑季节,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晒得工匠们喘不过气来。这时,天边飘来一朵白云,好像一把巨伞,把太阳遮住,太阳走到哪里,它跟到哪里,修建工作如有神助,所以寺院建成后,人们也把它叫「白云禅寺」。
风穴寺内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文物和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唐代的七祖塔、宋代的悬钟阁和金代的中佛殿,唐塔、宋钟、金殿被称作风穴寺三大国宝。
一句话介绍绛州龙兴宝塔?
绛州“龙兴宝塔”位于山西省新绛县城龙兴大街北段,顶部高垣之上的“龙兴寺”。“龙兴寺”北望吕梁山,南面汾河水,居高临下,雄伟壮观。
“龙兴寺”原名“碑落观”,因宋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而更名为“龙兴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宝塔”始建于唐,原为八层。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时将其增至十三层,增高后约43.7米。塔身结构精巧,体态秀丽,每层八角上各挂一铁铃,当风吹动时,铁铃发出悦耳动听的***,故有“八方协律”之美誉。更令人神奇和不解的是:该塔曾多次“冒烟”。据记载:清光绪乙亥(1875年)年,塔顶“冒烟”;1937年、1***1年、1***6年等时间,都曾多次冒过烟;最近一次是1993年8月,塔顶再次“冒烟”,观者有万余人,连冒七天,1993年(山西日报)曾以头版登载“龙兴宝塔”冒烟一事,但其因至今没有明确的科学解释。
为此坊间传说纷纭,给千年宝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再者,登上塔顶,北望:魏魏吕梁,云丘、姑射美景赫然入目;南望:葱茏峨眉、蜿蜒汾水像一位身着白色长裙的仙女,飘飘然萦绕古城缓缓西去;向下俯视:千年古城之楼阁亭台、园池盛景;汾水芦荡、荷塘小舟;美景连连,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因而千百年来文人骚客、游人香客及其探秘科考者甚众,“走绛州”者云集。实为领略名城美景、感受古城韵味之福地,实乃朋友们闲暇旅游的好去处。
龙兴塔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现在没有浮桥)一踏上热闹非凡的新绛县城的街头,纵目远眺,首先迎入眼帘的,便是耸立在巍巍高垣上的龙兴古寺。
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当你从县城南关下车,涉过那座人工搭成的小 浮桥,或者坐车从浮桥上游的汾河大桥通过,一踏上热闹非凡的新绛县城的街头,纵目远眺,首先迎入眼帘的,便是耸立在巍巍高垣上的 龙兴古寺。
据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 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称 龙兴寺。当时,寺院建筑十分雄伟,规模也相当宏大。
至唐会昌五年( 公元845年),由于武宗李炎大兴灭法运动,拆寺毁佛之风盛行,寺内的建筑毁之殆尽,唯只塔院寺幸得以存。
宋代时,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所以改寺为宫。后因僧人占居,才又恢复了龙兴寺之名。该寺基址兀耸,居高临下,颇有气势。原存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和高塔等。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山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新绛县委县***又广泛集资,组织 义务劳动,广征能工巧匠,加固了寺基,整修了殿宇,补建了廊房,并新开了一条直达寺院的宽阔通道。从而使千年古寺,重焕容光,又展新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寺庙建筑风格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寺庙建筑风格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