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城建筑特色,少城建筑特色介绍

kodinid 3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少城建筑特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少城建筑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宽窄定律?
  2. 宽窄巷的历史要简练?
  3. 成都的地标建筑有什么?
  4. 宽窄巷子地名由来?

宽窄定律?

宽窄巷子由三条东西方向的老街,自北向南依次: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以及街道之间的居民宅院组成,是成都最有代表的一个历史文化区,到宽窄巷子,回到老成都的生活情景中,感受久违的老城生活。宽窄巷子,也成为了最成都的代名词。

“宽窄,不仅是发酵于成都三条老巷子里的历史文化,实际上也是一种辩证哲学。”在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看来,宽窄不仅是发酵在宽窄巷子里的历史文化,更是广与狭、多与寡、深与浅辩证统一的哲学。宽窄是一对哲学范畴,是认识论不是本体论,是比较而不是客观,是无形而不是有形,是价值取向而不是数字描述。

少城建筑特色,少城建筑特色介绍-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此,李后强很久之前就提出,应该建立宽窄价值论和宽窄学。宽窄是一种品味和价值 历经时间风雨,宽窄巷子不仅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南方的孤本。

宽窄巷的历史要简练?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

辛亥革命以后,清朝总督赵尔丰随后交出***,拆除了少城的城墙,一些达官贵人来此辟公馆、民宅,于右任,田颂尧、李家钰、杨森,刘文辉等先后定居在这里,蒋介石也曾经来过,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民国初年,当时的城

少城建筑特色,少城建筑特色介绍-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次城市勘测一中,传说当时的工作人员在度量之后,便随手将宽一点的巷子标注为“宽巷子”,窄一点的那条就是“窄巷子”,有井的那一条就是“井巷子”。

20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被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少城建筑特色,少城建筑特色介绍-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05年,宽窄街区重建工作启动。

2008年6月14日(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宽窄巷子作为震后成都旅游恢复的标志性***向公众开放。

成都的地标建筑有什么


成都339电视塔

位于内环线双林路二号桥头,猛追湾片区,塔高339米,拥有中国西部第一称号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

位于红星路三段1号,紧挨春熙路,成都最高档次、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地标性建筑物

环球中心

环球中心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1700号,世界第一大单体建筑物

宽窄巷子地名由来?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二十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宽窄巷子始建于清朝,是成都33条清朝兵丁巷子中仅存的2条,属合院式建筑。

康熙57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3000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少城被定作“八旗”军营及其家眷住处,属禁地。

位于其中的宽巷子西口为镶红旗的地盘,窄巷子西口则为正红旗驻地。


当时的名字并不叫宽窄巷子,而是被分别称为“兴仁胡同”和“太平胡同”。


直到民国初年,这种明显具有北方风格的名称才被“宽窄巷子”所取代,并一直沿用至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少城建筑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少城建筑特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宽窄 巷子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