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越王楼建筑特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越王楼建筑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越王楼和勾践是否有关系?
很多人以为越王楼是越王勾践修的,其实,这个越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八个儿子李贞。李贞虽然不是皇后所生的嫡子,但因才华出众,被先后封为汉王和越王。据史料记载:公元656年,李贞出任绵州刺史,他参照王府的营造规划,根据龟山的地形地貌,历时3年耗银50万两修建了这座高达十丈(百尺)的越王楼。
由于越王楼的规模和高度是当时的四大名楼之首(滕王阁高九丈,黄鹤楼高六丈,岳阳楼高三丈),自完工之日起,天下文人雅士便纷至沓来,留下了无数赞美诗篇,其中尤以李白《上楼诗》、杜甫《越王楼歌》、陆游《登越王楼》等最为著名。
除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之外,唐代以后的著名诗坛泰斗几乎都为越王楼赋过诗,其中流传千古的诗作多达154篇,超过黄鹤楼的112篇和滕王阁的86篇。此外,自唐代以来的历代画家也多为越王楼作过画,故有学者称越王楼为“天下诗文第一楼”,有着“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的美誉。
千百年来,越王楼曾屡毁屡建,至清乾隆初年,仅存越王台遗址。现在恢复重建的越王楼占地面积84.2亩,共15层,有斗拱4636个,呈唐式昂斗飞檐歇山式,设计抗震级别7.5级。整个楼阁风格繁复,气势与当年相比毫不逊色,其99米的高度也超过57.2米的滕王阁、52.6米的黄鹤楼、32米的岳阳楼,为全国仿古建筑之最。
越王楼内部的连环画,讲述了李贞父子的人生经历。值得一提的是,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李贞父子因举兵起义被满门抄斩,直到唐玄宗末期才得以***。因此李白的那首“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在当时没敢提“越王”二字,将其改为危楼。
因为越王楼的名字而误解这是越王勾践所筑,但其实它确实是越王所筑,但此越王非彼越王,它是由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所建,99米的高度仍为全国仿古建筑之最,故有“越王楼霸气、黄鹤楼大气、滕王阁才气、岳阳楼秀气”之说。
绵阳越王楼晚上开放吗?
开放至晚上九点半结束。
越王楼从2001年10月24日开始重建,再到七年之后启动续建,耗时整整十年。恢复重建的越王楼仍建造于龟山遗址,占地面积84.2亩,呈唐式昂斗飞檐歇山式,底层东西长66米,南北宽88米,主楼高99米,共15层,建筑面积22207平方米。
李白的诗危手不恐星的诗名是什么?
1. 李白的诗危手不恐星的诗名是《夜泊牛渚怀古》。
2. 这首诗的诗名表达了李白在夜晚泊船时,面对星空的壮丽景象,他的手并不害怕危险,而是充满了勇气和豪情。
3.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牛渚、星空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豪迈追求,延伸了他的诗歌创作主题和风格。
李白的诗句"危手不恐星"并没有一个特定的诗名,它是李白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一句。这句诗描绘了秋夜中的宁静与恬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的另一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展现了壮士远行的壮丽场景。虽然这句诗没有一个独立的诗名,但它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意境,成为了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越王楼建筑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越王楼建筑特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