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福建特色建筑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福建特色建筑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八闽建筑有哪些元素?
福建传统民居有三合院、四合院等中原传统建筑形式,又有排屋、土楼、土堡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但是不管民居的形式和风格怎么演变,依然保持着中轴线对称、院落组合、木构承重体系和坡屋顶等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共同特征。
福建传统建筑的乡土性不仅表现在空间布局与当地民俗习惯相吻合,更突出的还表现在就地取材,对泥土、木材、石材等地方材料的巧妙应用。福建为山岭地脉,土壤为红壤、黄壤为主,是理想的建筑材料。
除沿海地区一些民居因缺乏良好黏土而使用石墙,福建大多数传统民居***用的是土木结构。用夯土墙作为承重结构,建造直径近百米、高十余米的方、圆土楼,则是福建一绝。2008年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地方材料与民情习俗、工匠体系、施工技术、装饰工艺等结合,形成福建独特的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艺术。
福建省十大名塔?
1.罗星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港罗星山顶,这是一座七层八角石塔,高约30余米,是闽江门户的标志建筑。
2.崇妙保圣坚牢塔,俗称乌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乌石山东麓。塔系石构楼阁式,八角七层,高约35米,第四、五、七层塔壁分别嵌有塔名、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
3.白塔,简称定光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于山西麓,是闽王王审知为报答其父母及兄弟养育恩情而建。
4.三峰寺塔,原名圣寿宝塔,位于福建省福州***乐区吴航镇南山。
5.瑞云塔,位于福建省福清市龙江北岸,该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竣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
6.报恩寺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岩山报恩寺内,建于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8年),于明代时期局部重修,现坐落于报恩寺大雄宝殿后的中轴线上。
7.释迦文佛塔,俗称广化寺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山广化寺东侧,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前。
8.天中万寿塔,俗称塔斗塔、青螺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塔斗山上,建于宋代,塔为石构实心,方形五层,以山作基,砌石而起,直插云霄。
9.龙华双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灯塔村龙华寺前东西两侧,于北宋大观、政和年间(1107-1118年)先后建造东塔和西塔,两塔均为楼阁式仿木石构,五层八角,各层塔檐均置金刚罗汉镇守。
10.无尘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九座山太平院西侧,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由正觉禅师创建。
福建莆田古建筑的特色是什么?
莆田市至今保存的数百座唐、宋、元、明、清古建筑是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宋代建筑以古谯楼,三清殿、妈祖庙以及众多宋塔、宋桥、宋陂为代表。
八闽名楼古谯楼以其有地方建筑特色的宋代台基而著称;目前尚存920余座佛寺建筑多为明清面目,但唐、宋遗踪仍抹不去昔日的风彩,唐宋的寺院多为十方丛林,明清的子孙寺已不胜其多,大寺院的布局多为中国式的禅宗七堂制,主体建筑为山门、大殿、法堂、禅堂等中路进深,左右翼则为两廊建筑;道观庙宇,棋布城乡,其宋代“三清殿”的建筑等级之高和文物价值之大,使它享有江南古建筑奇葩的美誉;众多文庙中的仙游文庙,堪称古建筑的艺术殿堂;湄洲妈祖祖庙是诲内外信仰者朝圣的“东方麦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福建特色建筑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福建特色建筑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