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建筑剖析图,特色建筑剖析图怎么画

kodinid 5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特色建筑剖析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特色建筑剖析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孝陵运用了什么陵宫布局设计和建筑形式?
  2. 王家大院建筑面积25万平比故宫15万平还大,为何不以僭越治罪

明孝陵运用了什么陵宫布局设计和建筑形式

孝陵明代皇帝朱元璋和他的烧饼皇后的陵墓,这两个人我都很喜欢,所以我来回答回答。

建筑形式的话,大概就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帝王墓吧,有宫殿,有楼阁,以及量石雕,建筑厚重雄伟,细部装饰工艺精湛,凝聚了当时政治家、艺术家和建筑师们的才智。

特色建筑剖析图,特色建筑剖析图怎么画-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于明教陵的布局,出于中国传统文化,皇帝归天,当然要造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出来,所在这明孝陵在布局设计上,明孝陵吸收了“魂归北斗”的思想,引神道和陵寝建筑***用的是“北斗七星(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御河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的布局设计,然后被“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围绕。四神分别是:东“青龙”紫金山,西“白虎”就由九华山向西延伸的系列小山,南“朱雀”梅花山,北“玄武”玩珠峰。

农民出身的一代帝王,死后被北斗七星守护,帝王之魂也算是得到安息了。

陵园主体建筑由一圈竖式长方形陵墙围着,内横隔两道墙垣,分成三个院落:入三孔文武方门至孝陵 殿门(现已改为御碑殿),门两侧建东西走向的隔墙(墙现不存,砌口仍在),为园内第一个横式长方形院落, 第二个院落呈一正方形,面积最大,正中是建成于洪武十六年五月甲子的孝陵殿 (北京称棱恩殿,即用于 祭祀的享殿),这是孝陵工程在《大明实录》中唯一的记载。大殿规模空前,在三台基座上为十楹九间、进深五间结构的建筑;东西两侧各建 l5 开间的庞房。进三孔殿北门和东西建一道横向高培(现仅开中孔,高墙 完好),就是园内最后一个院落,呈竖式长方形,古树参天,无地上建筑,仅有一微坡单孔大石桥,以北面雄 伟的方城,明楼和方城东西砖雕精美的八字墙而成为第三院落的后墙.方城正中为一道隧道,拾级而上可达明楼;楼后便是呈圆形的高大宝城,城内,城内便是下埋朱元璋夫妇、上培土呈覆釜状、内植松万株养鹿千头的宝顶.加上从大金门为起迄点,向东西延伸,以包围整个紫金山、长25.5公里称"红墙"的外郭,形成禁区。

特色建筑剖析图,特色建筑剖析图怎么画-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孝陵依山势自然走向为依托,,山低往高,曲线推进,呈“ ”形,一些学者认为,其弯曲的神道之所以出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因为陵宫前对梅花山,梅花山古称孙陵岗,是吴大帝孙权的陵墓所 在,朱元璋曾说过要孙权这条好汉为他看大门,所以神道不得不改直行弯 ;二是朱元璋是农民出生的皇帝,做事不拘成 法,勇于创新,在陵寝建筑上也别出心裁,并讲求人工与自然地势的相互配合,神道弯曲势所必然。

以上内容,希望能提供参考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孝陵,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特色建筑剖析图,特色建筑剖析图怎么画-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应天府崩殂,遂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长达30余年。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孝陵享殿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先后调用军工10万,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去世,礼葬孝陵。朱元璋及其皇后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

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诸王群臣纷纷上表劝进,朱棣在象征性的推辞两次后,于己巳日,“谒孝陵”,虽然“唏嘘感慕,悲不能止”。

有明一代,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

由前后左右中五座殿宇组成、全部用条石砌筑、拱券式无梁柱的规制,以及唐宋以来帝陵地宫模仿生前居住环境的传统,明孝陵地宫的设计应该也遵循了“事死如事生”的建筑理念,地宫内部空间应该设置为主次分明的几个殿堂。考虑到明孝陵大金门顶部用石材仿造木建筑结构的形制,地宫殿堂中应该也会仿照地面建筑凿刻出脊、枋、梁、檐、瓦、额枋等古建筑构件。陵寝的主人朱元璋及先他入葬的马皇后的灵柩应该就停放在地宫主要殿堂中,并陈设祭祀用品,同时设一大缸,缸内盛香油,设灯捻,名曰“万年灯”。


明孝陵前朝后寝,前方后圆的陵宫布局设计

墓区总体布局分为两部分,一是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即朱元璋葬地。明孝陵寝主体建筑包括文武方门(即正门)、享殿、方城、明楼、宝顶(即崇丘),皆按传统的中轴线配制,并筑有围墙。明孝陵“前朝后寝、前方后圆”的陵宫布局设计和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建筑形式,开创了中国明清帝王陵寝建设规制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帝陵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神道

神道是从下马坊至明孝陵正门,长达2400米,曲折幽深,一改中国传统帝陵神道笔直的格局。神道又分为石象路与翁仲路两段,两边的石雕是一大亮点,分别立有高大的石兽12对和文臣、武将各2对。石雕由整块石料雕凿而成,造型简朴、图案清晰、工艺精湛。每到秋季,这里的银杏和红枫也是一景,吸引着大批热爱摄影的游客。

享殿

享殿也叫孝陵殿,本来是供奉朱元璋和马皇后神位之处,原殿已毁,尚存3层须弥座台基、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现在这里是明孝陵史料陈列室。

方城

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底部为须弥座。而明楼就在方城之上,原本的黄瓦大屋顶已毁,后来进行了修复。沿着方城左右两侧的步道即可登上明楼。

宝顶

方城以北则是直经约400米的宝顶,也称宝城,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从方城前正中的拱门进去,里面是圆拱形隧道,爬54级台阶走出隧道,外面就是宝顶南墙,墙上有后人刻的“此山明太祖之墓”,到这里就不能再往前了。宝顶下面是朱元璋墓的地宫,没有进行挖掘。

王家大院建筑面积25万平比故宫15万平还大,为何不以僭越治罪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王家归来不看院。王家大院作为山西晋商文化游的代表景区,口碑一直不错,现正在为冲国家5A级旅游景区做准备。在很多游客心目中一直有“山西紫禁城”之说法,虽说名气略逊于乔家大院,但是绝对值得一览。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0余公里,虽说灵石县明清时期走出的晋商票号远低于祁(祁县)、太(太谷)、平(平遥),但是静升王氏家族通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历经明清两朝、近300余年修建了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王家大院。现在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三雕艺术(砖雕、石雕、木雕)更是晋商大院首屈一指的代表。

说起故宫,大家都有所了解,既是明清两朝皇帝起居、生活、办公的地方,同时也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更是皇权的代表地。如果说有地方建筑面积超越紫禁城,一不小心就会犯了僭越之罪。那么首先我们来对比一下灵石县王家大院与故宫的面积(就小西看来王家大院远没有故宫的面积大)

‬根据资料显示:

王家大院,包含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2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其中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

故宫,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约723600平方米,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房间9000余间(按照皇帝建设初期愿想是9999.9间,不超万间,据说因为万岁之缘故)。

由此得出结论:

1.王家大院占地面积远低于故宫占地面积,根本不是一个等级

2.唯一可能的就是拿25万平方米和1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来做对比。但是拿几百间的大院与九千余间的故宫相比可能有点小巫见大巫。可能是相比故宫的规模宏大,王家大院的建筑就比较密集玲珑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特色建筑剖析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特色建筑剖析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孝陵 明孝陵 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