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概论建筑风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艺术概论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建筑的各自特色是什么?
1、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2、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多立克柱式(Doric)爱奥尼克柱式(Ionic)科林斯式柱式(Corinthian),女郎雕像柱式。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在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了世俗的人意。这一点,可以直接地从建筑类型、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看出。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的诗通过景物意象突出诗歌的画面感,精心安排诗歌的句、节,重视诗句的音尺、韵脚,都是对“三美”理论——“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格律诗派的艺术主张与风格.
1.音乐美(押韵)
A、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以《再别康桥》为例,其押韵,韵脚为:来,彩(ái);娘,漾(iáng);摇,草(áo);虹,梦(óng);箫,桥(áo);来,彩(ái).每节押韵,逐节换韵,音律和谐.
B、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2.绘画美(词藻)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3.建筑美(诗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
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是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四:一、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雪花的快乐》,以雪花自喻,追求真挚的爱情和美好的理想;如《沙扬娜拉》状写日本女郎贴切传神,既纯清无瑕,又楚楚动人.二、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诗的秘密在它的音节的匀整和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如《再别康桥》使用了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缠绵中不乏轻快韵律,节奏感外平添旋律美.三、章法整饬,灵活多样.诗人讲究诗形与章法,以四行一节为多,节式、章法、句法、韵脚又各有变化,不太拘泥,整饬中有变化,呈现灵活多样的体式,如《爱的灵感》.四、词藻华美,风格明丽.诗歌富有想像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如《半夜深巷琵琶》写得妩媚明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概论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概论建筑风格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