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熊本城建筑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熊本城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熊本城的易守难攻具体体现在哪里?
熊本城(Kumamoto-jō)是日本三大历史名城之一(另外两座是名古屋城和姬路城),也是日本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名将、筑城高手加藤清正(1562-1611)建造的最强之城、是他的集大成之作。
熊本城的建造者——加藤清正
用一句话来形容熊本城,就是“过度防卫的城”。熊本城以本丸为中心建立起围绕城郭的石墙,除此之外在本丸北侧还有超过20公尺(20米)高的石城作为防御。概括来说,熊本城的易守难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熊本城外石墙环绕,城墙上还布满了塔楼和监视台,确保守军有足够的监视和攻击空间。除了构建一道使外敌难以侵入的铁壁之外,虎口附近也有彻底强化。外城遍布的河川城防则构建起一道连锁防御体系,作为战国后期典型的平山城样式,熊本城可说十分适于应对敌军的围攻战。
2、熊本城内复杂曲折的道路也是使它易守难攻的原因所在,加藤清正大胆地将石墙修成弯曲状、彻底设置横矢。从连续升形虎口、复杂蜿蜒的竹之丸通往天守的路上,还设有能够四面攻击的独立橹。只要从石墙上的橹发起攻击,几乎没有敌军可以逃避。熊本城内有三重五层的宇土橹,也是日本现存最大的橹建筑。它的规模、构造和装饰都和天守无异,因此也被称作“第三座天守”。
3、“清正流石城”的特色。因加藤清正而得名的石墙,朝向天空如画圆弧一般向后弯折的轮廓就像扇子,因此也被称为“扇之勾配”。石墙底部以45度的徐缓角度开始,从中途向顶部逐渐增加角度,到最顶端几乎垂直耸立,敌军从下往上看时会产生可以往上爬的错觉,然而他们往往爬到一半就会摔下来,因此这样的结构得名“武者返”。这样的结构,使清正的石墙比一般的石墙都更加倾斜、不利于敌军的攀登,守军也能更好地利用城墙上的“狭间”与“石落”打击敌军。
江户时代的熊本城
具体体现在日本当时攻城体系的落后。日本早已广泛普及了火绳枪,但是火炮技术却很原始。中国战国时代和西方罗马时代都有了弩炮和投石器,后来的平衡式投石机(传回中国叫襄阳炮)被蒙古大军用于征服无数坚城。1453年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的时候都已经有巨型攻城炮了。而日本当时的攻城技术只相当于过家家。所谓的大筒只相当于大号燃烧弹发射器。应该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没有那个意识。
日本战国时期和安土桃山时代的城池攻防战还停留在防守方凭借复杂工事阻滞分割进攻者,进攻方抬着竹子扎成的盾牌状移动掩体一道门一道门的争夺的水平。没有重型弩炮,没有巨型投石机,没有加农炮和臼炮,也没有云梯车、巢车、登城车之类的大型器械。这种层次的攻防战与日本当时国内混战的格局是匹配的,毕竟大家种族文化都一样,争霸战争只是上层贵族的权利游戏,不是异族入侵,你死我活的战争。
他们这种玩法也就在内战中自己玩还行,拿出去就不够看了。侵略朝鲜不用说,比较朝鲜的都城也才相当于中原一个小县城水平。在平壤城上遇到大明远征军的攻城炮的时候就麻爪了。一当时日军的攻城能力如果打到中国大陆,几千年战争积淀下来的一座座城池能让他们攻到怀疑人生。
熊本城这种要塞式城堡放到中国来根本混不下去。如果给中国古代军队来攻,床弩、投石机一通狂射之下天守阁、撸、防御墙之类的建筑会全部化为瓦砾,各种攻城车辆,土山、地道攻击法不要用完一遍应该就攻克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熊本城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熊本城建筑结构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