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苗族特色建筑围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苗族特色建筑围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月二日马上就来了,二月二日在农村有什么习俗?
二月二日马上就要来了,二月二在农村有什么习俗?
二月二指的是农历二月初二,对于花腰妹的家乡人来说,最大的习俗就是剃头和祭龙,尤其是祭龙,是我们当地春节之后最盛大的节日了。
花腰妹的家乡是典型的彝族、哈尼族、傣族等民族集聚地,其中以彝族最多,在彝族同胞眼里,龙属于一种图腾,非常受人敬畏,为此,自古就有“二月二剃龙头,讨得一年好兆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流”的俗语。
所以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所有的男士要理发,表示一年开始之际为自己讨个好彩头。而几乎所有的彝族村寨则以村为单位,举行一年一度的祭龙活动,祭龙彝语为“咪嘎哈”。
因地域和民族支系不同,各地举行祭龙的日期也各不相同。按照我们当地彝族先辈留下来的老传统,我们彝族祭龙有“头龙”、“二龙”、“三龙”之分,每年农历一月份的属牛日为头龙,二月份的属牛日为二龙,以此类推。
同时,祭龙还分为“大祭”和“小祭”之分,小祭杀猪宰羊,大祭则必须宰牛。在彝族同胞眼里,祭龙节比过春节还要热闹,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春节是各家各户自己过节,而祭龙是全村人一起过节,祭龙这天不但村里的人要齐全,而且外出打工、出嫁的人都要赶回来,全村人在一起过个团圆节。
对于祭龙节的来由,我曾***访过彝族长老,说法大致相同,一是祈求风调雨顺,水源长年不枯竭,五谷丰登;二是祈愿子孙发达,六畜兴旺、丰衣足食。
祭龙除了祭祀本地土著树种龙树、青树外,还会祭祀龙潭水或古井水,晦涩的民族语言、庄重肃穆的祭奠仪式和繁琐的祭拜程序,无不体现着当地各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水的渴望和期盼。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出力出物,舞龙队、花鼓队、大***队以及文艺队等全部出动,全村男女老少其上阵,穿上节日的盛装,敲锣打鼓、舞狮耍龙、载歌载舞,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欢度祭龙节,体现了各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我是花腰妹,欢迎关注我一起走进民族山区,感受不一样的民族风情!(图文原创)
在中国的传统农历中,二月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通俗意义上叫做二月二龙抬头。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相传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当东方苍龙抬头,意味着一年一度的春耕即将开始,所以龙抬头又叫做“春耕节”或“春龙节”。
在二月二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剃头,尤其是给一些小孩子剃头。在这一天剃头叫做剃喜头,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以后长大出人头地。而大人在这一天理发的话,也可以保证这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拥有好的财运。
除了剃头之外,有些地区农村还有祭祀土地神的风俗习惯。举家到土地庙中烧香磕头,放鞭炮,祈求土地爷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能有一个好收成。
另外还有一些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等风俗习惯,借助东方苍龙升天抬头的好兆头,寓意当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整个家庭能够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总的来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民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从这一天开始,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民正式开始下地干活。在此时祭祀仓龙和上天,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吉祥丰收,表达出农民对于生活和农事的一种美好愿望。
二月二日马上就来了,二月二日在农村有什么习俗?
春节过后,又将迎来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在我们胶东农村的,有二月二,撒灰囤的习俗。到了二月二这天,人们用烧柴火过后的草木灰,在大门口撒灰囤,嘴里念叨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流″。人们在迎接春节的到来的时候,用撒灰囤来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村人习惯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因为正月里是不能理发的,都说"正月理发死舅舅″,且不管这种说法有没道理,人们大多遵守这个习俗。出了正月,在龙抬头的日子里剪剪头,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春天的到来。
胶东农村二月二这天吃"圣虫″,过年时候用来"上供″的圣虫留到二月初二这天才吃。放了一个多月的圣虫已经干透,上锅热一热以后,切开来吃。圣虫在我们这里分"盘虫″和"跑虫",盘虫给老人吃,吃了以后健康长寿。跑虫给年轻人吃,吃了跑虫以后,能够"闯得开″。
在农村,出了正月以后,就要开始准备农耕了。你们那里有没有别的习俗呢?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农历二月初二被叫做龙抬头节。这个节日主要以汉族为主,满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也过这个节日。二月二的食俗就是吃面条,又叫吃龙须面,人们把面条比作龙须,以示吉利。
其实,这个节日不仅和龙有关,它的另一个主题是土地。因此,农历二月初二还是土地神的生日。有地方在这一天举行一场特别的仪式,叫做“打囤子”,打囤子就是用草木灰在农家院子里撒成圆图形,圈起来代表储存粮食的粮囤子。
以上二月二的习俗,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只是有些习俗已经逐渐消失了。但是在深层次的了解这些习俗,可能就不清楚了。比如,二月节日的是怎么发展来的?为什么叫做“龙抬头”?以及为什么要选择这天作为土地寿诞日?
二月二这个传统节日在很在就出现了。在唐代的一些文献中,而二月二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日子。如在文献《唐六典》记载,皇帝在这一天会向大臣赠送一把尺子,希望自己的臣工在以后的日子里秉公办事,学会权衡,这种仪式一直延续和固定下来,但此时的二月二还不是一个节日。
到了元代时,二月二就演变成一个成熟的传统节日,元代文献《析津志·岁纪篇》记载,二月二又被称为龙抬头,清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各家从井边撒石灰,一直引到家里,老百姓一整天也不能扫地,因为害怕惊了龙眼。
明清文献中也有很多这中民俗活动的记载,明代文献《帝京景物略》中有一篇叫做《春场》的文章,说二月二是龙抬头日,人们要蒸饼子、用烟熏木床、橱子上的虫眼,让虫子爬出来,叫做引龙出动。
也就是说,在唐代,二月二的节日已经萌芽,到了元代已经发展成熟,一直延续到了我们今天。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说天上的龙在冬天就会沉睡,而到了二月二这天,就会开始醒来,龙会先翻一下身子,再喘一口气,甩几下尾巴,天空中就会出现隆隆的雷声。而此时正好快惊蛰了,也正好吻合传说中的情节。惊蛰之后,万物复苏,冬眠的动物也开始苏醒。
以前农村老人会讲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现在你村里还有没有会讲故事的人?
印象最深的就是房后的一个老奶奶,现在差不多快九十了,经常坐在门口的石头上晒太阳,手里拿着一串佛珠,好像在念佛。
听她讲故事还是在七八年前,那时候也比较年轻,喜欢找婆婆聊天,但是她讲的故事好多都是自己经历的,所以更喜欢听一些。
她讲的最多的是日本人进村扫荡的时候,那时候她还很小,父母带着她到处跑。在一次跑到一个村子的时候,呆了没多久,日本人就找到了,她亲眼看到日本人在追母女三人,一个妈妈,两个儿子,日本人想霸占女人,女人抗拒,日本人就用叉刀刺死了两个孩子,女人疯一样的跟日本人拼命,结果日本人用叉刀直接刺在女人的***,并挑了起来……每次说到这里婆婆都会哭,是那种愤恨和绝望。
每次听婆婆说完,我也是痛恨万分,对某国的人更是恨之入骨,那时候就会想着怎么去报复,或许一切都有因果,天道会还的,失去的总会用另一种方式来回报,惩罚也会用另一种方式,不一定是暴力......
愿人间没有杀戮,愿世界和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苗族特色建筑围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苗族特色建筑围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