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云南驿建筑特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云南驿建筑特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歇龙石的来历?
歇龙石来历如下,曾经是海洋里头的石头,它是二十五亿年前变质的砾岩,早先的时候地球上都是海洋,而五台山是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的一块。
歇龙石的主要成分,就是当时的石英岩和片麻岩等等,能够经受住更大的热量,因此,也让人感觉极为的冰凉,这种石头在整个五台山地区都十分常见。
从前五台山叫五峰山,气候终年酷热,赤日炎炎,久旱无雨。文殊菩萨来此传教,见百姓受苦决定用法除灾,造福万民。于是他变成一个化缘和尚,跑到东海龙宫向龙王借宝。龙王领他遍览宫内奇珍异宝任他选。文殊菩萨看了只是摇头,到头来一样也没看上。
最后,他提出只要龙宫外面那块又大又黑的石头。龙王听了有点为难,想道:此乃歇龙石,吾儿被他拿走如何歇息?”龙王打算推托,但转而一想:“此石又大又重,料这老和尚也搬不动,不如作个人情,免得让人笑我小气。”于是***装点头答应,站在一旁,看这老和尚如何处理。不料话刚出口,老和尚立即双手合十作谢,然后用手指轻轻一,歇龙石竟然由大变小,装进和尚的袖筒里去了。龙王见状,后悔莫及,却又无可奈何。
歇龙石就这样被文殊菩萨带回了五峰山。说也奇怪,歇龙石一落地,整个山区顿时就清泉潺潺,草长花开,气候变得凉爽舒适起来。歇龙石便渐渐被叫成了清凉石,后来在这里建了一座寺庙便被叫成清凉寺,五峰山也被叫做清凉山。
歇龙石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大理石,因其表面有着一些纵向的裂缝,看起来就像是居民区瓦片屋顶上的几条龙,因此而得名。
歇龙石主要产于中国云南省境内的大理市和祥云县等地区,其因独特的色彩和纹理,作为建筑、雕塑等方面的装饰材料使用广泛。
相传,这里曾是宋朝皇帝赵昰歇脚的地方,当初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宋大臣张世杰、文天祥等人连续拥立了宋端宗赵昰、宋末帝赵昺两个小皇帝,乘船逃亡泉州,曾在石湖一带居住。
当时磐石山西面有条大溪通海,船只可抵达大石下,赵昰在逃亡时,舟车劳顿后曾经在此小憩,后人就称之为“歇龙石”。
而在歇龙石旁边就有“宋帝赵昰避难日湖时曾于此小憩”等小字,因石湖村以前又叫日湖村,与“歇龙石”上的小字可互相佐证。
祥云钟鼓楼的传说?
祥云县城,又称“洱海卫城”,一座名符其实的“古云南城”, 始建于汉唐,完备于元明,四街八巷的建筑构局使整个城区成回宫格布局,仿佛一枚方印,印把子就是县城中心的钟鼓楼。
传说远在炎帝、黄帝时代就已经开始铸造和使用钟。祭祀和战争是古代社会最大的两件事,因为它们是获得和维护统治权力最重要的途径。钟用来祭祀,鼓用来战争,象征权利地位是钟、鼓文化的灵魂,钟鼓之乐是国家繁荣昌盛修正。古代钟鼓楼除了作为全县的报时中心,对于***统治者,真是印把子也。
钟鼓楼有多高?有民谣说:“云南祥云有个钟鼓楼,半截插在云里头,半截露在天外头,初一去烧香,十五才能下楼。”
可见钟鼓楼在祥云人民心中的地位。
古时关于铸造这口铜钟,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钟楼建成后,为给京城报时,皇帝下令铸一口大铜钟。
建城的官员召集天下的工匠来京铸钟,连铸三年,钟未铸成,皇帝大怒,斩了监铸太监,并限令80天铸成大钟,否则便将全体工匠处斩。
眼看限期临近,铸钟屡屡失败,老铜匠华严心急如焚。女儿华仙心想,此次铸钟如此艰难,莫非缺少点“灵性”。
于是,她向爹爹恳求,定要到铸钟现场看看。
铸钟这天,朝廷命宫,大小工匠头领都到齐了,只见铜水在炉中翻腾,几次取样,华严师傅都摇头,眼看最后一炉铜水又要失败,全体工匠即将被斩。
正在这时,华仙姑娘冲到炉边,对爹爹说:“您看那天上是什么?”
华严师傅抬头望去,只见天上正飘来一朵朵彩云,此时华仙纵身跳入炉中,老铜匠一把没抓住,只抓起一只绣花鞋。
刹那间,炉火升腾,铜水翻滚,华严师傅忍痛发出号令“铸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云南驿建筑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云南驿建筑特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