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建筑结构,元大都建筑风格

kodinid 7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元大都建筑结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元大都建筑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元大都的建筑风格?
  2. 元大都的宫殿的民族特色?
  3. 元大都遗址公园是哪族?

元大都的建筑风格

北京是元大都所在地,现在的北京故宫明朝永乐皇帝修建的,明朝故宫以红墙黄瓦为主要色彩,而元大都宫城以蓝瓦白墙为主,现在北京的北海白塔和白塔寺保留了元朝皇宫当时的风格,元大都内的民居则类似云南白族民居,以白和蓝为主。《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代老北京城墙,明确地写道:“它被涂成白色”。我认为他是对的,元大都城墙的确以白色为主。

蒙古族向来崇尚白色和蓝色,这也是蒙古包的主基调,因为在以蒙古族皇帝为主的元大都则基本***用了蓝白相间的主色调,从宫城到民宅无不体现着蒙古特色

元大都建筑结构,元大都建筑风格-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元大都的宫殿民族特色?

元大都的宫殿建筑不但大,而且更宏伟壮丽。

元大都中,皇城在都城的中部偏南。它的东宫墙在今北京南北河沿的西侧,西墙在今北京西皇城根一线,北墙在今北京地安门南,南墙在今北京的东、西华门大街南。南墙正中为灵星门,在今北京的午门附近。皇城之内,以万寿山、太液池为中心,大内、隆福宫和兴圣宫三组宫殿似三足鼎立之势。合成一个整体。

宫城的正门是崇天门,十一开间,下开五个拱门,东西长62米,南北厚18米。宫内宫门全是金铺、朱户、丹楹、藻绘、彤壁,并以琉璃瓦饰檐脊。宫城四角均有角楼,一是守护,二添壮丽。

元大都建筑结构,元大都建筑风格-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崇天门外有三座玉石桥,三条路,中间为御道,刻有蟠龙。门内又有一门,即大明门,里面有大明殿,这里是元帝登极之地,也是正旦寿庆会朝等之地。大殿十一开间,东西长67米,南北深40米,屋脊高30米。殿内建筑华丽,色彩绚烂,青石刻花柱础,玉石圆润,文石铺地,丹楹饰金,并刻蟠龙,朱琐窗布于四面,内全绘藻井,中设七宝云龙御榻,并设后位。殿前设科学家郭守敬(1231~1316)所进七宝灯漏、贮水运转机械等,小偶人逢时刻会捧牌出来,奇妙非凡。摆设中有巨大的漆瓮,高一丈七尺五寸,可盛酒五十余石。此殿之后,有柱廊七间,深80米,宽15米,高17米。柱廊后为寝室五间,东西夹六间,后连香阁三间,东西47米,深17米,高23米。

元大都宫殿的民族特色:

宫殿是一座南北略长的封闭建筑,宫垣皆为砖筑,各宫门皆“金铺、朱户、丹楹、藻绘、彤壁、琉璃瓦饰檐脊”。宫殿四隅各有一座十字顶角楼,皆重檐三重,以琉璃瓦饰檐脊。宫殿南面崇天门外是宿卫军士的居所。

元大都建筑结构,元大都建筑风格-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元大都遗址公园是哪族?

元大都是按照汉族传统建的住址,北京城的都城历史由来已久,从辽朝的南京,到金朝的中都,再到元朝的大都,以及此后明清时期的北京,逐渐由一个边关军事重镇上升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甲8号,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奥运景观重点工程之一。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祁家豁子。公园共分为双都巡幸、四海宾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辉等七大景区。1957年,公园被列为北京市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3月10日,北京市人民***批准建园并命名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元大都城是元世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建成。大都城的城墙共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 元大都城的兴建,选址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为今日北京城奠定了基础。它的规划设计继承了我国历代都城建设的传统。元大都城垣的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俗称土城。

土城西壁有肃清门遗址,旧有楼馆废墟,又有双阜壁立,树木葱茏,呜禽四翔,富有郊野风光。明永乐年间,即有"蓟门烟树"之称,为京师八景之一。其实,早在金中都时,已有"燕京八景","蓟门烟树"即是其一。明、清以来,徒以"蓟门烟树"之虚名相传,而城垣遗迹则日见残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元大都建筑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元大都建筑结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元大都 北京 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