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常州特色建筑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常州特色建筑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常州大学校徽?
日前,常州大学启用新版校徽。新校徽依然以圆形和红色为主,原来的「龙」形「C」字图形去掉后,替换为篆体的「责任」二字。「责任」是常州大学的校训,蕴含着敬业、务实、勤奋之意。
为了保证标志的稳定性,「任」的右侧进行了微小的倾斜,微小的角度倾斜,调整了「任」字整体的重心 ,使标志看起来更加和谐平稳。
校徽中英文部分选用了更粗的无衬线字体,同时还在底部居中位置标注了大学的建校年份「1***8」字样。
中文标准字沿用了原常州大学的字体风格,「常、州、大」三字未做改动,「学」字从鲁迅手稿中找出繁体「學」字替换,两侧字体大小相近,字面平衡,使整体设计呈两翼齐飞之势,体现了常州大学勇担责任,追求卓越之精神。
常州古代叫什么?
常州在古时候被称作是延陵、毗陵、晋陵、南兰陵、武进。常州是一座有32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曾有过延陵、毗陵、晋陵、南兰陵、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改常州,于1949年设市。
常州从古至今二千五百多年间称谓的演变过程:春秋时为“延陵邑”,秦时为“延陵县”,汉时为“毗陵县”,三国时称“毗陵典农校尉”,晋代设“晋陵郡”,隋唐宋时期称“常州”,元时称“常州路、长春府、常州府”,明清时称“常州府”,民国时废府存县沿称“常州”,解放后至今称“常州市”。
常州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代常州曾被称为:延陵、毗陵、晋陵、兰陵。 延陵 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王余祭封季札于延陵。常州从此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古称延陵,源于“绵延的丘陵”。常州城郊虽属水乡平野,但南、西、北的境内外,小丘相连。东周时,称延陵邑。公元前222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建延陵县,这一地名沿用至公元前206年。 毗陵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改延陵县为毗陵县,“毗”意为相连,与“延”意相近。公元9年,王莽改为毗坛县。公元25年,复改为毗陵县。
常州古代有延陵、毗陵、晋陵、兰陵等,至今常州市区内有多条道路以古称命名,如延陵路、晋陵路等。常州,简称“常”,别称龙城,江苏省辖地级市,***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名城,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苏锡常都市圈城市。
常州原名叫什么?
常州的原名叫延陵。延陵路是常州最繁华的地方。历史上,延陵作为常州历史上的第一个名称,具有永久的纪念意义。它的来历要追溯到距今两千五六年前的公元前547年,吴王余祭封其弟季札于延陵,从此常州就有了第一个地名。以延陵命名,是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蕴的。
常州原名为延陵、毗陵、晋陵。
1,延陵
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为避让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江阴申港西);周灵王二十五年(前547年)吴王徐祭遂封季札于延陵。延陵邑大约在今常州、武进、江阴、丹阳一带,是为常州历史上见诸文字最早的名称。由于季札继承其先祖泰伯贤而让国的传统给常州带来了“延陵古邑,让国家风”,“让国家声远,延陵世泽长”等美誉。延陵先邑后县,其名相继沿用345年。
2,毗陵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毗陵之名从县治,到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置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到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统县,相继沿用506年,其间,虽曾在王莽当政时改过毗坛,但时间很短前后仅14年,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
3,晋陵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为避东海玉世子讳,改毗陵为晋陵,晋陵之名前后沿用290多年。其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设置侨治郡县,一度曾在武进县境内设有兰陵郡、兰陵县,在晋陵县境内设有东莞郡领宫县、东莞、姑幕3县,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废止。由于中原士族的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出现了“良畴美柘”、“阡陌如绣”的繁荣景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常州特色建筑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州特色建筑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