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倒塌的建筑材料,民国时期倒塌的建筑材料有哪些

kodinid 4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民国时期倒塌的建筑材料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民国时期倒塌的建筑材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父子登科坊是什么?
  2. 明府寺塔由来?
  3. 南京的紫荆城怎么没了?
  4. “山西一元代古桥被破坏性修复”,如何以此来看待山西的古建呢?

明朝父子登科坊是什么

父子登科坊是在滨州滨城区发现的 这块断损的石匾额长约1.2米,正面有龙、祥云浮雕和“明万历辛卯”字样,背面有凤凰、万字、祥云浮雕,并有“科第五十九名崔天胤”字样。在青砖老屋的背后,新挖排水沟内深1.1米处,还有几块长短不一的石制碑匾露出边缘,最长的一块长石约2米多。 据《滨州志》记载:崔廷试为万历十九年辛卯科经元(举人,乡试二至五名),授陕西洵阳知县;其子崔天胤为万历三十四年丙午科举人,授考城县知县。”从出土匾额来看,正反两面应为分别铭刻父子二人的科第事迹,并明确说明了崔天胤为第五十九名的史实。    另据史志所载,清康熙时可知的牌坊有72处,其中68处分布在老滨城四街,而南街独有23处,其中大部分在当时已倒塌。但该“父子登科坊”则持续到咸丰时期仍有记载屹立不倒,由此可知,此牌坊约是清末民国时期倒塌的。

明府寺塔由来?

明福寺塔,也称千佛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时期倒塌的建筑材料,民国时期倒塌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福寺塔,始建于唐朝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现存为北宋早期建筑,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塔高九层,八角亭子顶。后遭雷击,五层以上倒塌。民国18年(1929年),当地人集资修复至七层,塔顶改为桃状。

因建于明福寺而得名,而明福寺则以隋代人杜明福之名而名之。据《滑县志》记载:隋仁寿四年,当地人杜明福施宅为寺,故寺日明福寺。明福寺初建时规模不大,止有大殿三间,大殿周廊四迥。寺前建三门,钟楼分列庭院左右。后寺院得以扩建,规模宏大,南北长二里许,东西宽百余步,寺前建有大殿,殿中塑有三世诸佛和侍从阿难迦持。左右分列十八罗汉,傍站诸天神。大殿左建迦蓝,殿四栋,右建祖持殿四栋,前建三门一座,后有方丈六檻,末修禅堂一所,两旁环建僧房五十余间。殿之前后,对栽松柏成林,庵之左右,各树安榴匝道:“界宇宏大,宛如鹫山”,松柏成荫,幽雅静谧,香火不断,烟云僚绕,钟声悦耳,数里可闻,实为滑州之名刹。

民国时期倒塌的建筑材料,民国时期倒塌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南京的紫荆城怎么没了?

自从迁都之后,南京故宫逐渐破败,明朝期间其主殿便以坍塌,南明小朝廷的皇帝继位时因其殿已不存,故只能在武英殿继位。

在清军南下的时候,明故宫被破坏。清时,故宫被划为满城,其格局进一步被破坏。乾隆时,此处已是一片荒芜。太平天国时,(1864年左右)故宫遭灭顶之灾,主体建筑基本被毁,残有城垣。民国时,城垣被拆,留有城门。此处已是一片瓦砾场。解放后,若干城门被毁,午门两厥被拆除

自从迁都之后,南京故宫逐渐破败,明朝期间其主殿便以坍塌,南明小朝廷的皇帝继位时因其殿已不存,故只能在武英殿继位。

在清军南下的时候,明故宫被破坏。清时,故宫被划为满城,其格局进一步被破坏。乾隆时,此处已是一片荒芜。太平天国时,(1864年左右)故宫遭灭顶之灾,主体建筑基本被毁,残有城垣。民国时,城垣被拆,留有城门。此处已是一片瓦砾场。解放后,若干城门被毁,午门两厥被拆除。

山西一元代古桥被破坏性修复”,如何以此来看待山西的古建呢?

这座古桥位于忻府区桃桃山景区上山的路上,16年去时还拍过古桥上的石刻和石雕,以及山脚下的古戏台。那座古戏台的木雕也是非常精美,但无人保护,破败不堪。山西的地上文物***丰富,可惜有关部门人力财力都非常有限,只能划重点去保护。看到其它地方花巨资修仿古建筑,真希望国家能重视起来,哪怕是把山西无力保护的文物搬移至其它省份也算,总比这样白白损毁要好吧!

民国时期倒塌的建筑材料,民国时期倒塌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国时期倒塌的建筑材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民国时期倒塌的建筑材料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福 故宫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