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建筑风格斗拱,明清建筑风格斗拱图片

kodinid 4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清建筑风格斗拱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清建筑风格斗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斗拱分类?
  2. 斗拱角科结构讲解?
  3. 三踩斗拱一般尺寸?

斗拱分类?

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分。主要有按建筑使用位置、结构部分,尺寸3种分类:

明清建筑风格斗拱,明清建筑风格斗拱图片-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按斗拱在建筑物上所处的部分可以分为两大类:

(1)、外檐斗拱。主要包括五种。

A、柱头斗拱。直接座于柱头上。宋代叫做“柱头铺作”,清代称“柱头科”。

明清建筑风格斗拱,明清建筑风格斗拱图片-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B、柱间斗拱。位于两柱之间的额枋或平板枋上。宋代叫做“补间铺作”,清代称“平身科”。

C、转角斗拱。位于角柱上。宋代叫做“角铺作”,清代称“角科”。

D、溜金斗拱。在明清时期由带下昂的平身科斗拱转化而来。

明清建筑风格斗拱,明清建筑风格斗拱图片-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E、平座斗拱。位于平座下面,用于支撑平座。

每一组斗拱,宋代叫做“一朵”,清代称“一攒”。

斗拱角科结构讲解?

斗拱角科是一种传统建筑结构,常见于中国古代建筑中。它由斗拱和角构成,斗拱是一种横向的弯曲构件,角是垂直于斗拱的支撑构件。斗拱角科结构的特点是稳定性好、承重能力强,能够有效分散荷载,使建筑物更加坚固耐用。斗拱角科结构还具有美观的特点,能够增加建筑物的艺术价值。在建筑设计中,斗拱角科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宫殿、庙宇和桥梁等建筑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技艺。

斗拱角科结构是一种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用于支撑大型建筑物的屋顶。它由一系列相互依存的斗拱组成,每个斗拱由多个拱形构件组成,相互交叉支撑,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和承担屋顶的重量,同时提供了建筑物所需的空间和明亮度。

斗拱角科结构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具有良好的抗震和稳定性能,因此在许多古代和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踩斗拱一般尺寸?

1)由体量大变小,唐宋时期斗拱高度与柱高的比例大概为1:2到1:4之间,明清则为1:5至于1:9之间。

(2)由简及繁,唐宋时期的斗拱只往屋檐方向出踩,而明清里面两边都出踩。

(3)由受力构件而装饰:唐风建筑中斗拱为主要受力构件以支撑深远的屋面出檐,明清时期则减少了屋檐的外伸距离,减弱了受力,增强了装饰作用!唐风时期的昂为屋面的斜梁,称之为斜昂,到明清时期大多做成***昂头,仅为装饰性构件。

(4)由简疏转为繁密;唐风时期斗拱体量硕大,一般柱头设柱头科,或之间加放一攒平身科,转角处设角科,明清时期柱头之间基本以11斗口为一攒。

1. "三踩斗拱"是一种传统建筑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形式在历史上被广泛使用,三踩斗拱的特点是底部两端***用了踩和底座的结构,顶部中心部分***用了高拱的结构,踩是指背曲面的提肋,底座是指背下方的封建平台,高拱是指拱顶高出支撑墙壁的曲维面。
2. 一般的尺寸是根据具体的建筑物尺寸和需要确定的,因此不能给出一个通用的标准尺寸。

以明清为例,斗拱有三踩,五踩,七踩,九踩,斗拱的尺寸是根据斗口的比例定的,斗口尺寸一般是60mm,80mm居多。详细数据,可以找找湖北曹操古建,他们做斗拱,数据非常详实,

斗拱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通常情况下,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清建筑风格斗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清建筑风格斗拱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斗拱 明清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