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绍兴路建筑风格,上海绍兴路建筑风格介绍

kodinid 3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绍兴建筑风格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上海绍兴路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绍兴的乌篷船路线,哪一条值得坐一遭?
  2. 上海市区为什么有北京东路?
  3. 上海为什么没有安徽路?

绍兴的乌篷船路线,哪一条值得坐一遭?

绍兴乌篷船路线很多,几乎环城旅游都值得一坐,各有风景。比如大禹陵,比如沈园,比如安昌古镇,比如科研,比如东湖,都有乌篷船服务

柯岩的乌篷船比较值得一坐,水面开阔。当然,市区的可以看岸上的老街,也是别有一番风景。

上海绍兴路建筑风格,上海绍兴路建筑风格介绍-第1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住在绍兴北站要去市区玩得坐快速公交,也就是BRT,很方便的。景点嘛推荐鲁迅故里,虽说人会很多,但来绍兴不去鲁迅故里又说不过去。还有仓桥直街,一条不是很长的街却满是绍兴的老风情,石板路、老式建筑、乌篷船等等,还有很多很有特色的小店。

上海市区为什么北京东路?

上海市区有北京东路是因为当年英美租界合并公共租界,为了规范路名,出了一个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里面规定了南北向的道路用省名命名,东西向的道路用城市名命名。上海除了北京路还有许多别的用城市命名的路。简单举几个例子,比如绍兴路 、重庆路。

上海市区的北京东路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北部。东起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与四川中路、江西中路、河南中路、福建中路、浙江中路等15条道路相交。长1683米,宽21.0~27.1米,车行道宽7.5~19.6米。是开埠初通达黄浦江畔的四条土路之一。

上海绍兴路建筑风格,上海绍兴路建筑风格介绍-第2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道光二十九年至光绪二年(1849~1876年)分段筑成,因东端设有英国领事总署,初名领事馆路(Consulate Road),俗称后大马路。同治四年(1865年)改名北京路。民国34年(1945年)改今名。沿路有民用五金、建筑材料、机电设备等70余家专业性商店。

上海为什么没有安徽路?

上海有著名的南京路、延安路、绍兴路、铜仁路,也有用省区命名的江苏路、广东路、***路、河南路、湖南路等等。奇怪的是,唯独没有安徽路。

对于这个问题,有人说是因为清末晚期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时,带来的淮军在上海安定下来之后,部分淮军的行为引起上海人的不满。于是在命名道路的时候,就不设立安徽路。

上海绍兴路建筑风格,上海绍兴路建筑风格介绍-第3张图片-筑巢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也有人说,上海人恨段祺瑞,段祺瑞是安徽人,因此上海没有安徽路。

段祺瑞是安徽人没错,段祺瑞外号叫“段合肥”,段祺瑞是合肥人,与李鸿章是同乡。上海没有安徽路,但有合肥路、安庆路、宁国路、黄山路等等。请问这怎么解释?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1945年之前,上海设有安徽路的,后划入今天的***南路。上海图书馆馆藏的1943年10月16日《申报》第四版上就有涉及“安徽路”的文章。

后来,上海在新命名道路时,本打算用安徽一词来命名的,可想到上海已有瑷珲路,用上海话说“瑷珲”和“安徽”很相似,为避免谐音混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再设立安徽路的念头就打消了。

安徽与上海的关系很密切,上海从一个小城镇发展成为国家大都市,有千千万万安徽人的功劳。在上海的外来人口中,有老一辈安徽人,由新一代安徽人,他们在上海打拼,生活,他们爱上海这个城市,也爱安徽。

01一种说法是北洋军阀割据时期上海是皖系军阀的势力范围,皖系军阀的首领段祺瑞是安徽合肥人,在上海执政期间手段卑劣、上海人由此对皖系军阀执政深恶痛绝,故不设置安徽路。

02另一种说法说因为安徽省地处内陆,租界殖民者不熟悉,故不设安徽路,所以没有安徽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绍兴路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绍兴路建筑风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上海 安徽 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