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云南建筑特色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云南建筑特色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云南最盛行的传统民居?
云南民居建筑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最能生动直观地呈现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最盛行的传统民居有以下几种:
干栏式建筑,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在云南俗称为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主要材料建筑而成的,不过实际中大部分是用木材建成的,真正竹子的极为少见。傣族的竹楼一般用数十根木柱作支撑主架,在离地2米多高处铺楼板。楼分上下两层,楼下无围墙,是拴牲畜、养家禽和堆放农具的地方。
传统民居
在古代云南,经济发达,文化积淀丰富的地方,白、彝、纳西等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颗印”等形式的土木结构建筑。“一正两耳”是一幢两层楼边上再挂两间平房;“三房一照壁”的平面是三幢互相垂直的两层楼房,和一面照壁的结合,大门开在照壁旁;“四合五天井”是由四幢两层楼房的垂直配合,围出一个大天井,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又围出一个小天井,并附一个楼阁,合计为五个天井
土掌房
土掌房主要分布于滇南红河流域,彝、哈尼、傣、壮、瑶等民族都有使用土掌房的村落。还有迪庆藏族也多使用这种建筑,只是较少集中连片,同时考虑积雪因素,有些加了斜顶。这种房冬暖夏凉,通风透光好,屋顶做晒台晒粮食,便于生产生活。
木楞房
木楞房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一般是高寒山区较多,傈僳、纳西、彝、藏、独龙、怒、苗、普米、摩梭等民族使用较多。高寒山区森林茂密,气候寒冷,各民族就地取材,建造了保暖性良好的木楞房。木楞房用天然圆木去皮砍削成方形、矩形断面,两端以缺口咬合,呈“井”字形层层摞叠构成房屋四壁。“人”字屋顶,覆盖木板,压以石块。特点是房矮、槛高、楣低。普遍为一层平房,分正房、仓房、草房、畜厩,虽相连却独立成间。
云南吊脚楼体现的文化特色?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杆”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白族建筑风格特点?
白族建筑特色是装饰精美,多有门楼照壁。
1、白族的建筑一般都是中原的风格,有飞檐翘角,但大多是用石灰和砖石堆砌而成。除了正门的瓦檐裙板和门楣装饰部分是木质结构外,其余以大理石为主,白族的房屋大多是就地取材,以石材为主。木制的部分凿榫和铆钉的组合,与砖块的部分错落有致,精致而又严密。地面以泥塑、木雕、彩绘、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为一体,构成了色彩绚丽、古朴典雅的立体构图。

2、白族是中国第十五大少数民族,以云南、贵州和湖南为代表。白族以云南省为最多,以大理白族为主体。在四川省和重庆市都有发现。白族有自己的语言,而白语是藏缅语族的彝语分支,属于汉藏语系。汉文自古就被白族人民所使用。白族艺术独特,建筑、雕刻、绘画艺术闻名于世。在形成和发展的同时,它与周围的各族交往,创造出了辉煌的经济和文化。

3、白族居住的庭院构成的基础单元。白族的主屋通常都是从西往东(洱海西岸),前面是苍山,后面是洱海,大部分房屋都是西面东,洱海东岸,后面是高耸的群山,大部分都是东面朝西的,这和大理横断山脉帚形山系的地形特征有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云南建筑特色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云南建筑特色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