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结构摄影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建筑结构摄影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照片怎么拍?有哪些摄影技巧?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古建筑摄影很吸引人,我喜欢拍摄这个题材,简要分析如下以下技巧:
1、构图细致。
由于你去拍摄的时间不一定很好,不一定可以赶上早晚斜射的好光影,那么你就需要更加用心的细致构图,注意拍摄角度的选择,用心在现场多多寻找几个好的角度,找到不重叠的画面,找到画面中的错落的缝隙,你就找到了摄影作品最佳拍摄的角度。当然你如果有无人机的有效补充,可以在组照的组织上有力的加入更加不一样的视角。通常在地面拍摄我使用两机两镜,一个24-70/2.8镜头,一个70-200/2.8镜头,进可能的***用大光圈的镜头,可以保证突出主体和在绝大多数光比场景下的应用。
2、手动曝光。
在中国的亭台楼阁,你可能一会处在阴暗中,一会处在太阳下,光比很大,变化很大,相机的适应范围和速度没有那么快速,这个时候就需要您全程适应M档全手动档来进行拍摄,以适时根据您想要的曝光正常的天空来作为你曝光的依据,而不是以你屋檐下的木头作为曝光依据,如果您以屋檐下的木头作为曝光依据,肯定就曝光过了,天空肯定就死白,没有细节了。所以必须手动曝光,以达到你想要的合适的曝光参数和画面。
3、后期精心。
有了前两步的拍摄,特别是拍摄的时候使用了RAW格式记录资料,那么你后期就可以游刃有余的进行了,有了RAW的格式资料,你可以在后期大胆的将天空的细节处理出来,你可以容易的在暗部将细节展现出来,达到一个很广范围的、接近人眼适应范围的画面,但是只是接近,而不是达到。我一般使用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CC处理我的RAW格式文件,在处理高光和阴影方面它有着十分巨大的能力,我十分喜欢这个软件,您可以去我的头条号专栏看看我的具体分析和讲解。
很喜欢拍照,但没有学过摄影。我个人觉得无论是拍什么,一张好照片,它要能表达一种情绪、一种态度又或是一种意境。构图、光影、色彩、器材等等一切技术设备都是***,自己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元素,就好像好的文章出自于好作者的思想,而不在于作者写作时用的是多么昂贵的笔。
有没有喜爱建筑摄影的朋友拿出作品分享一下?
我摄影属于纯业余爱好,所以拍摄的题材也很繁杂,没有倾向性。当然见到好看的建筑物也会拍摄,但是比较喜欢古建筑,而且要和环境风景一起纳入构图。至于专业的建筑摄影,可能需要购入移轴镜头精心构图做到横平竖直,目前我还没有意向涉猎于此。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你镜头里拍到了哪些古建筑?可以分享一下吗?
富川瑶乡多溪涧河流,也多风雨桥,它们像一串串闪亮的桥亭建筑工艺的明珠,散落在富川的村中河上,遮风挡雨,方便往来的行人,点缀乡村田园景色。它们形态各异,熠熠生辉,被潇贺古道这条耀目红线串缀成一根体现华夏血脉相承、南北文化艺术艺术融汇而饱含历史意蕴、岁月沧桑的闪光珠链。
位于富川油沐乡中岗村与油草村之间,建于明万历年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重修。由三孔石桥、桥廊、桥亭、阁楼组成,全长37.54米、宽4.6米、高4米,占地面积270平方米,建筑面积187.70平方米。
桥长30.43米、高4米、宽4.6米。石桥有3拱,每拱跨度6.22米。桥廊、桥亭为木构建筑,面阔11间。
与迥澜桥一起俗称阴阳桥,为同时期修建。
青龙桥是在单孔石桥上修建桥廊、桥亭和桥台阁楼,全长34.4米、宽4.7米。
桥廊、桥亭为穿斗式梁架的木构建筑,面阔8间,由34根木头榫卯组合而成。
这两桥在清嘉庆、道光、光绪年间都曾进行修葺。解放后,自治区和县***曾多次拨款维修保养,使之得到较好保护。
- 因长期工作在基层,又接触和分管了古建筑修缮这块工作,作为一个摄影新手,将自己拍摄的几张古建筑照片分享给师兄师弟们,请不吝指教。 图1 从天井内外拍 “蜈蚣式马头墙”。图2 明清时期的古民宅大门图3 古炮楼
图4 三江风雨桥图5 古民居楹联图6 薇派建筑 独县桂北风格的马头墙。图7 古民宅门檐装饰精致的 花瓶图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结构摄影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结构摄影作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